近年來,電商行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轉折期。歷經二十年的野蠻生長,該行業現已邁入一個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全新階段。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了155225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據了130816億元,增幅為6.5%,這一數據標志著電商行業在整體經濟大盤中持續穩健地增長。
尤為2024年成為了電商行業格局重塑的關鍵節點。互聯網巨頭們紛紛摒棄了以往“二選一”等不正當競爭手段,轉而聚焦于構建健康的經營生態。在這一背景下,“低價”不再是電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平臺開始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商家權益與新質供給的優化。
步入2025年,頭部電商平臺不約而同地圍繞商家展開了一系列動作,這進一步彰顯了電商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步伐。商家權益與新質供給,無疑成為了今年電商行業的核心競爭焦點。
1月8日,拼多多宣布成立“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由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CEO趙佳臻親自掛帥,全面統籌平臺治理、招商、客服等團隊,致力于提升商家經營體驗與服務機制。緊接著,1月9日,淘寶天貓在商家服務大會上宣布將建立電商行業內首個賬號誠信體系,并與商家攜手共建健康的電商生態。抖音電商也在1月3日公布了包括“近百類目商品免傭”在內的九大商家扶持新舉措。
電商平臺紛紛表態,2025年將全力“寵愛”商家,力求為商家創造更加寬松與有利的經營環境。然而,盡管各大平臺的扶持舉措看似多樣,但其中不乏“虛虛實實”的成分。有的舉措是平臺真實讓利,有的則是日常治理工作的強化,還有些則是年復一年的老生常談。商家們對此的感受可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值得注意的是,電商平臺在此時不約而同地強調商家權益,背后有著多重因素的推動。一方面,監管部門的聲音不容忽視。市場監管總局正著力規范電商行業的市場競爭秩序,督促平臺整改“僅退款”和補貼、收費等領域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電商平臺自身對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重要原因。以拼多多為例,該平臺已從“用戶第一”的理念,逐步轉向探索“用戶與商家利益平衡”的準則。
電商平臺“寵商家”的舉措,看似是在爭奪商家資源,實則不然。在傳統競爭階段,平臺往往通過捆綁商家的方式來獲取利益,商家與平臺之間更多是利益博弈而非共生關系。然而,在新的競爭階段,電商平臺必須學會真心實意地吸引商家,通過保護商家權益與提供價值,來贏得商家的信任與支持。
電商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供給側的優化。需求側方面,電商用戶規模已接近極限,增長空間有限。而供給側則大有可為,當前電商平臺看似供給豐富,實則存在“多而不精”的問題,尤其是缺乏優質供給。因此,電商平臺與產業帶商家共同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顯得尤為重要。
電商平臺重視商家權益,扶持優質商家,支持新質供給,本質上是一種“做大蛋糕”而非“分蛋糕”的思維。通過提供更好的舞臺與資源,讓商家能夠提升產品品質、服務與品牌,進而吸引用戶付出更高的溢價。當商家賺到更多錢后,才有能力投入創新與研發,形成良性循環,推動電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拼多多推出的“百億減免”、“新質供給”與“電商西進”等舉措,正是為了扶持優質商家,推動產業帶升級。例如,拼多多新質商家扶持計劃已深入上百個農產區、產業帶,助力新質商家與品牌實現增量價值。
從“寵用戶”到“寵商家”,電商行業掀起了新一輪的競爭態勢。拼多多作為曾經的“寵用戶”典范,如今也在持續加大商家端的投入。但這并不意味著拼多多忽視了用戶權益,事實上,商家與用戶對于平臺而言同樣重要,平臺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拼多多“寵商家”的舉措,既是對政策號召的響應,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電商平臺作為零售流通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承擔著促進消費與引導生產的雙重使命。拼多多通過創新消費模式與引導生產升級,正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