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家享譽全球的科技公司里,我有幸與Lindsay相見。她通常駐守硅谷總部,此次因公差至倫敦分公司,特意聯系我,表達了迫切的見面愿望。
初見Lindsay,我被她的年輕氣質和少女般的笑容所吸引,完全看不出她是科技巨頭公司的中層領導,更難以想象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我家老大和你家妹妹Sula年齡相仿,從你妹妹出生起,我就開始閱讀你分享的文章,真的給了我很多幫助!這次,我也想和你分享一些我的經歷。”Lindsay笑著說道。
我們一同享用了豐盛的自助餐,隨后找了個安靜的會議室,邊吃邊聊。
這位溫柔的上海女孩讓我感到格外親切。此次采訪,我尤為好奇她是如何從上海一步步走到硅谷的科技大廠,并希望為眾多讀者揭示一些行業內幕,比如在大廠工作的真實體驗。
Lindsay回顧了自己的成長歷程,坦言從小就不清楚為什么要學習,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熱愛什么。她害怕這種“迷失”會在孩子身上重演。
小時候,學習對她而言更多是一種逃避。她表示:“學習并不難,但總感覺少了點什么,提不起興趣。”母親是“寵娃型”家長,而父親曾擔任校長,對她要求嚴格。然而,課堂內容讓她覺得沉悶,于是她常常在學校讀課外書,作業總是拖到晚上才做。
盡管擁有學習天賦,成績也不錯,但她的學習動機更多是為了迎合他人。直到高三,壓力驟增,她才開始認真復習,最終順利考入上海交通大學。
然而,“無激情”的狀態依舊伴隨左右:她依然不清楚自己熱愛什么,專業選擇也顯得迷茫。“我選擇金融,其實是因為大家都說這個專業好找工作,但我并不喜歡。”她坦白道。
畢業后,她順利進入許多畢業生夢寐以求的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永工作。但積累已久的問題在此刻爆發:她發現這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天加班到九點,沒有自己的時間,機械性的工作讓她感到學不到新東西。
“雖然你說不知道自己該走哪條路,但你總能清楚地知道哪些路不要走,這也是一種能力。”我感嘆道。
Lindsay笑著說:“我整個青少年時期都缺乏學習熱情,但工作多年后,我終于找到了目標感。”真正讓她找到自我價值的是加入能源公司美孚。
起初,金融背景對這份工作幫助有限,她也不熱衷于這個領域。但美孚的“輪崗”計劃讓她開始了爆炸式的學習。每隔六個月換一個部門,讓她更好地了解了公司不同的運作方式。
這份工作讓她看清了自己:大腦容易感到無聊,只有不斷迎接新挑戰才會覺得舒適。她非常適應“輪崗”制,接觸到了多個領域,還加強了與人溝通協作的技能。
然而,正當她事業上升、家庭美滿時,生活又帶來了變故。老公獲得了去美國硅谷的外派機會,她陷入了兩難:剛在上海安家,新房剛裝修好,事業也步入正軌,而去美國意味著從頭開始。
恰逢此時,Lindsay懷孕了,于是決定辭職,和老公一起移居美國。雖然職業發展暫時停滯,但陪伴孩子和老公的生活也是寶貴的體驗。
“人生的選擇并非非黑即白,有時,停下來一段時間,反而能幫助我更清楚地看到方向。”她平靜地說。
孩子在硅谷出生,成為母親后,她非常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但幾個月后,她開始意識到,自己依然渴望職場上的挑戰。
于是,她申請了工作許可,開始尋找工作機會。她先加入了一家北美知名的早教機構,雖然工作內容與金融背景不直接相關,但她在美孚的項目管理經驗讓她順利通過面試,成為了產品運營經理。
因早教公司正在推出APP等數字產品,她初次接觸到了科技行業的產品設計和開發等領域,激情再次被點燃。
然而,疫情間早教機構業務下滑,她只好辭職。轉投一家科技公司后,又遇到后疫情時期的大規模裁員。但她并不灰心:“每個轉折背后都潛藏著新的機會,我也完成了從金融到能源到科技的轉型。”
最終,她獲得了硅谷一家知名科技大廠的offer,晉升為產品運營中層管理人員。這個更大的舞臺讓她興奮不已。
在采訪中,我好奇地問起硅谷大廠的招聘流程和看重的能力。Lindsay告訴我,對于畢業生,學校和專業重要,但還需通過筆試和面試。筆試考察邏輯思維能力,面試看重產品思維和表達能力。對于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經歷和能力才是決定性因素。
她還透露,科技公司薪資通常分為現金工資和股票期權。大廠現金部分較高,但股票較少;小公司現金工資較低,但提供更多股票。她更喜歡在大廠工作,因為能管理更大的項目,與全球團隊合作。
關于晉升,她解釋說,如果畢業生表現非常出色,通常2到3年會有一次晉升機會,8到10年后能晉升到中層職位。盡管大廠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仍有一些“狼性文化”,如果連續幾次業績未達標,員工仍面臨被裁員的風險。
對于職場媽媽如何平衡工作、家庭與自我,我也頗為關心。Lindsay坦言:“大廠項目推進迅速,經常需要跨時區合作,壓力很大。家庭與工作很難做到完美平衡,常常需要做出妥協。”
她描述了自己的一天:早上7點為孩子準備早餐,送孩子上學后直接去公司。公司要求每周五天到辦公室工作,她通常早上8點半到達,立即進入工作狀態。公司提供了健身房,午休時她會去健身半小時。下午4點前接孩子放學,回家做晚飯,與家人共進晚餐。晚餐后會繼續處理跨時區會議或文書工作。
“最大的挑戰還是平衡工作和陪伴家人的時間,”Lindsay嘆了口氣,“尤其因為我出差頻繁,常常不能陪伴孩子,心里有些愧疚,但我也學會了放過自己。”
采訪接近尾聲時,我回想起Lindsay曾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而工作中正是對學習的熱情促使她不斷突破。她沉思后回答:“我一直認為自己有學習天賦,但在學校里,這個天賦從未得到充分開發。教育應該是孩子的自我發現和自我驅動的過程。”
走出科技公司大門,我問Lindsay:“你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滿意嗎?”她笑了笑說:“雖然每天都很忙,但我很滿意。我熱愛我的工作,也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