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消息人士向《連線》雜志透露,人工智能領域的佼佼者OpenAI計劃在7月28日重啟融資進程,以期完成早前宣布的400億美元龐大融資目標。此番資金募集將由日本投資巨擘軟銀集團主導,目標鎖定在剩余的300億美元。
回顧今年早些時候,OpenAI已成功籌集了首輪的100億美元,其中軟銀慷慨解囊75億美元,其余部分則由其他投資者聯盟共同承擔。此番300億美元的注資(軟銀出資225億美元,其余75億美元來自其他投資者)將使OpenAI的整體估值躍升至3000億美元,這一數字無疑將使其成為史上估值最高的私營初創公司行列中的一員。
自2015年創立以來,OpenAI的資金版圖持續擴張,累計融資額已達到驚人的639.2億美元。其背后的投資者陣容豪華,涵蓋了微軟、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紅杉資本、Founders Fund、Thrive Capital、Coatue Management、英偉達以及Reid Hoffman等業界重量級企業和個人。微軟與OpenAI的合作關系尤為引人注目,前者為后者提供了大規模的云計算資源,而后者則回饋以獨家使用其核心模型的權益。
在融資之外,OpenAI還與軟銀等公司攜手推進一項名為“星際之門”的龐大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項目,預計四年內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該項目旨在全美范圍內構建起10吉瓦的全新計算能力,盡管雙方在合作細節上存在分歧,但軟銀與OpenAI仍聯合聲明強調,“星際之門”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旨在推動人工智能的先進發展并廣泛惠及社會。
然而,OpenAI的公司結構一直飽受外界爭議,甚至引發了其聯合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強烈不滿。馬斯克在2018年離開董事會后,OpenAI設立了營利性部門以便利融資。去年,馬斯克對OpenAI提起訴訟,指責其背離了“造福人類”的初衷,轉而追求微軟的利潤最大化。
面對這些爭議,OpenAI在今年5月提出了全新的公司架構方案:保留非營利組織對OpenAI的控制權,并將其現有的營利性子公司轉變為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PBC)。新的非營利組織將持有PBC的股份,而PBC則需在考慮股東回報的同時,開展具有明確公共利益的項目。軟銀對OpenAI的投資也與此新架構能否獲得加州和特拉華州總檢察長明年初的批準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