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特朗普宣布一項史無前例的5000億美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據悉,該計劃吸引了OpenAI、軟銀和甲骨文等科技巨頭的參與,消息一出,微軟、英偉達等美國相關企業股價應聲上漲。
然而,對于這一看似利好的消息,特朗普的重要盟友、科技界的風云人物馬斯克卻并未給予正面評價。他在社交媒體上直言不諱地指出,參與該計劃的公司實際上并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此言一出,立即引發了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特曼的強烈反駁。
深入剖析這一計劃,不難發現馬斯克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盡管這些宏大的計劃聽起來令人振奮,但實際上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參與其中的企業并非因為自身實力雄厚或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機會,更非出于長期戰略考慮。相反,他們更多的是在尋求外部資金的注入。
以甲骨文、OpenAI和軟銀為例,他們計劃共同打造的“星際之門”項目雖然聽起來既宏大又炫酷,但關于這一項目的具體細節卻模糊不清。它的基礎技術是什么?它構建起來的能力將如何應用于實際?它又能為這個世界解決哪些具體問題?最關鍵的是,這樣一個項目究竟如何盈利?這些問題至今無人能夠給出明確的答案。
進一步審視這三家公司的財務狀況,不難發現他們實際上并不具備承擔如此龐大投資的能力。甲骨文作為其中實力最強的公司,其市值也僅為529億美元,全年利潤約為100億美元。而軟銀近年來經營狀況不佳,全年營收約為400億美元,利潤更是只有32億美元。至于OpenAI,其營收僅為37億美元,虧損卻高達50億美元,面臨著技術上的嚴峻挑戰和眾多競爭對手的追趕。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這三家公司卻準備借助這一概念在股市上圈錢,尋找投資者來分擔風險。這種做法無疑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資本市場的玩弄。
對于中國產業界而言,這一事件無疑敲響了警鐘。當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過剩,大量智算中心處于閑置狀態。因此,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如何利用這些現有資源上,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真正落地和應用,而不是盲目跟風資本的炒作。一個虧損數億的企業,其股價卻被炒到了千億級別,這樣的泡沫最終必然會破滅。
同時,中國的學術界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盲目跟風炒作算力等概念。如果學術界也參與其中,那將是對學術尊嚴的玷污,更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我們應該以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來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