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在人工智能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聯合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創新與適配驗證中心及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共同推進AISHPerf人工智能軟硬件基準體系及測試工具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正式啟動了一項針對大模型的全棧國產軟硬件系統適配測試工作,此舉標志著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正加速向自主創新邁進。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模型已成為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關鍵力量。在金融、醫療、交通等多個領域,大模型的應用顯著提升了業務效率和決策準確性。然而,我國在享受大模型帶來的便利時,也面臨著核心技術依賴和軟硬件適配性不足的挑戰。這不僅威脅到人工智能產業的安全穩定發展,還限制了大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效能。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國信通院憑借其行業權威性和深厚積累,毅然挑起了引領行業發展的重擔。此次啟動的全棧國產軟硬件系統適配測試工作,旨在全面評估國產深度學習框架和國產大模型在各類芯片、服務器、一體機等硬件系統上的適配性能。測試內容涵蓋硬件的基礎性能指標、軟件框架的兼容性穩定性以及兩者協同工作時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模型訓練效率等多個方面。
通過這一系列嚴格且細致的測試,專業團隊將精準識別軟硬件系統在適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深入分析其根源,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方案。這將確保國產框架原生大模型能夠在國產硬件平臺上實現穩定、高效的運行,顯著提升大模型的研發效率和應用水平。同時,這一舉措也將為企業提供更加可靠、強大的技術支撐,助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眾多芯片、云服務、計算設備廠商已經敏銳地捕捉到國產大模型的發展潛力,并積極行動起來。他們基于國產深度學習框架,有條不紊地開展國產大模型的適配工作。芯片廠商不斷優化芯片架構設計,提升算力和能效比;云服務廠商致力于打造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云平臺;計算設備廠商則從硬件性能提升和兼容性優化等方面發力。此次適配測試工作的啟動,無疑為這些廠商的努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將進一步加速國產框架軟件及硬件平臺的垂直優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