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信息系統服務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為了應對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系統服務的設計、建設和維護正由傳統模式向綜合智能化模式轉變。這一轉變不僅提升了服務的質量與效率,也對信息系統交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了規范信息系統交付能力,確保服務質量和減少風險,業界引入了信息系統交付能力成熟度模型。該模型根據信息系統服務交付過程和能力要素,定義了五個逐步進化的等級:基礎級、穩健級、協同級、量化級和卓越級。這些等級不僅反映了信息系統交付能力的水平,也為服務提供者指明了提升的方向。
信息系統交付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建立,旨在引導信息系統服務單位通過標準化方式組織經營、管理和服務,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該模型不僅關注信息系統交付過程、組織戰略和能力要素,還強調了交付質量的重要性。隨著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對信息系統交付能力的科學有效管理變得尤為重要。
服務需方期望獲得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而有效的信息系統交付能力管理正是提升交付質量、減少服務供方風險的關鍵。因此,信息系統服務單位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交付能力,以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文件要求,中國電子學會于2024年1月30日啟動了信息系統交付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標準貫標試點申報工作。此次試點旨在通過標準化手段,推動信息系統服務產業的發展,并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探索:
一是完善推進信息系統交付的政策體系,為服務單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二是培育信息系統交付業務的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服務創新和技術升級;三是探索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信息系統交付發展的新路徑,為行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四是發揮信息系統交付主體的作用,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