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顧2024年的全球經濟圖景時,不難發現科技行業也未能幸免于整體經濟下行的沖擊,步入了所謂的“寒冬期”。面對經營壓力陡增的現狀,眾多科技企業紛紛采取裁員策略以求自保。其中,英特爾宣布計劃在2025年前削減成本高達100億美元,裁員規模預計達到1.5萬人;特斯拉同樣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員精簡,超過2萬名員工受到影響;思科也通過兩輪裁員,總共削減了約1萬個工作崗位。
然而,在逆境之中,大模型技術和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科技行業乃至全球經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2024年,“百模大戰”全面爆發,大模型技術從理論探索迅速邁向了實際應用,其迭代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在國內市場,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等大模型在電商、金融、物流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深度滲透;字節跳動的豆包大模型則在教育、旅游及電商領域嶄露頭角;尤為全國產大模型訊飛星火,在2024年一舉奪得央國企大模型項目的“標王”稱號,并在教育、醫療、金融等多個行業位居榜首,展現了其對行業需求的深刻理解與精準把握。
隨著大模型浪潮的興起,人工智能領域迅速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吸引了眾多英才的競相涌入。2024年,大模型領域的人才需求空前高漲,尤其是技術研發人才更是供不應求。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紛紛加大馬力,積極爭搶大模型領域的頂尖人才。
根據《2024年度人才遷徙報告》顯示,2024年人工智能領域的崗位需求量顯著攀升,成為高薪崗位的代名詞。其中,大模型相關的新職業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等,更是被正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凸顯了該領域對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這場大模型較量中,人才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作為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佼佼者,科大訊飛在這場“搶人大戰”中自然不甘示弱。為了鞏固其在大模型領域的領先地位,科大訊飛亟需引進更多高端人才。在1月25日舉辦的公司年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明確指出,“本輪通用人工智能的典型特征在于大平臺與英雄主義的結合”,并親自發布“英雄帖”,誠邀社會各界英才加盟。
據了解,此次科大訊飛的招募計劃涵蓋了重點產品負責人、硬件產品代表、產研負責人、區域銷售總監、運營總監等三十余個核心崗位。為了確保人才引進的順利進行,科大訊飛特別設定了一季度前30名人才引進到位的目標,并設立了“伯樂獎”,鼓勵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參與“新春伯樂集結令”,為訊飛舉薦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