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的浪潮中,影眸科技的故事是一段充滿挑戰與堅持的旅程。2023年,對于這家年輕的科技公司而言,是歷經風雨的一年。創始人吳迪曾親身經歷了耗費半年心血的融資計劃突然落空,這一打擊讓他和公司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正是在這樣的逆境中,影眸科技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決心。
面對融資的失敗,影眸科技迅速作出了反應,進行了公司成立以來首次大規模的人員調整。吳迪深知,在這樣的環境下,公司必須尋找新的出路。盡管他原本計劃迅速籌集一筆小額資金以維持公司運營,但市場環境卻異常嚴峻。這次挫折,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們拓展全品類3D資產生成能力的決心。
在當時的市場上,已經有團隊推出了基于2D升維技術路徑的3D生成產品,這是學術界的主流方向。然而,影眸科技卻看到了這條路徑的局限性:它只能記錄真實物體的一個側面,即使通過無限多角度的圖像也無法完整描述3D內容。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影眸科技決定從一開始就使用3D原生數據。
這一決定幾乎是一場豪賭,團隊甚至抽調了原本負責電影項目的藝術家去做模型標注。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在去年6月推出了基于CLAY的3D引擎Rodin。CLAY是影眸科技與上海科技大學聯合推出的3D原生Diffusion Transformer生成式大模型,這項研究還讓他們獲得了SIGGRAPH2024最佳論文榮譽提名。令人振奮的是,Rodin在推出后的45天內就達成了100萬美元的ARR,這也是他們后來能夠吸引大廠投資的關鍵。
近日,影眸科技成功完成了新一輪數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美團龍珠、字節跳動領投,老股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及奇績創壇跟投。這一消息無疑為影眸科技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
回顧過去,影眸科技總是被冠以“學生創業”的標簽,甚至核心成員至今仍在實驗室讀研、讀博。然而,經過四年的磨礪,他們已經從一群充滿激情和夢想的學生創業者,成長為了一支專注于商業化、產品可用性的專業團隊。CTO張啟煊表示,他們現在已經將商業化、產品可用性放在首位,致力于將技術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服務。
吳迪回憶起自己剛進入上海科技大學時,學校還是一片工地,他甚至不知道這片工地能否真的變成效果圖上的現代化校園。然而,正是這片幾乎完全留白的曲譜,吸引了他走上了創業的道路。相比于墨守成規地讀完書、去國外深造、回國進入大廠的路徑,他更愿意在這片空白中繪制屬于自己的樂章。
影眸科技的創業歷程充滿了波折和起伏,但他們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夢想。從最初的人臉掃描系統到Wand APP的嘗試,再到Rodin 3D引擎的推出,他們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和創新。盡管在Wand APP上嘗到了流量的甜頭,但由于無法平衡用戶和算力支出,他們最終選擇了放棄2D業務線,專注于3D技術的研發。
在談到方向選擇與3D生成的未來時,吳迪表示他們曾經也經歷過搖擺和猶豫。在元宇宙熱潮的推動下,他們推出了DreamFace和3D角色生成器ChatAvatar等產品,但商業化進展并不順利。在元宇宙的尾聲中,他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境。然而,正是這次困境讓他們更加堅定了使用原生3D訓練方法的決心。
盡管AI生成的模型離最終直接可用還有不小的距離,但影眸科技相信下一代顯示設備和交互方式將在三維層面進行。他們正在致力于解決3D生成中的技術難題,如拓撲、幾何精度、材質、UV展開等問題。同時,他們也將商業化瞄準了游戲外包市場,希望通過Rodin引擎在游戲建模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影眸科技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幅精美的3D模型圖,它們見證了影眸科技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全過程。這些模型不僅展示了影眸科技的技術實力,也寄托了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愿景。
吳迪感慨地說,他剛來上海科技大學時,學校還是一片工地,實驗室也是新建的。他們幾乎見證了學校從一片廢墟到高樓林立的全過程。同樣地,影眸科技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創業歷程。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堅持和創新,也為新一代創業者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