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于本周一正式揭曉了一項名為“ATOM計劃”的新舉措,目標直指重新確立自身在全球開源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此舉的背景是中國在該領域的迅猛崛起,給美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阿里巴巴推出的“通義千問”(Qwen)系列開源AI模型,憑借其卓越性能和完全免費的特性,迅速贏得了全球開發者的青睞。Hugging Face平臺的數據顯示,這一系列模型已成為眾多開發者的首選工具,這無疑加劇了美國對中國在開源AI領域快速發展的警覺。
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Artificial Analysis的統計,在全球性能最強的15個AI大模型中,僅有5個是開源的,且全部由中國AI企業開發。特別是在今年7月,阿里巴巴一口氣發布了四個領先的開源AI模型,而同期美國開發者卻未能推出任何同類成果,這一對比進一步凸顯了美國的緊迫感。
“ATOM計劃”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個位于美國的非營利性AI實驗室,該實驗室將專注于開發真正開放、可供全球開發者自由使用和改進的AI模型。為了確保大規模AI模型訓練所需的算力支持,該計劃將配備超過10,000塊最先進的GPU芯片。
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已經獲得了包括知名科技投資人比爾·格利、Hugging Face首席執行官克萊蒙·德拉昂以及斯坦福大學教授克里斯·曼寧在內的十余位行業領袖的支持。他們的聯署為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背書。
“ATOM計劃”的發起人內森·蘭伯特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美國不迅速采取行動,將很快在這一關鍵領域被甩在后面。他認為,問題并不在于缺乏人才或技術,而在于缺乏有效的協調和資金支持。
分析人士擔憂,如果“ATOM計劃”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美國不僅將在開源AI領域持續落后,更可能喪失對全球AI技術發展方向的關鍵影響力。這將對美國的科技戰略地位構成嚴峻挑戰,甚至可能影響到其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整體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