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機器人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據天風證券最新研究報告,2025年對于機器人賽道而言至關重要,預計將在下半年實現從主題投資到景氣投資的轉換。報告指出,這一轉變的核心在于機器人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從而開啟全新的市場格局。
在投資觀點方面,報告強調聚焦三個主要變化:算力提效、全球共振和產品迭代。首先,Deepseek V3的橫空出世顯著降低了訓練算力成本,僅為頭部企業的十分之一,同時性能更勝一籌,為端側應用帶來了巨大利好。其次,全球范圍內機器人產業的共振效應日益顯著,類似于比亞迪漢打破特斯拉在電車市場壟斷的局面,機器人的全球競爭正加速展開。最后,產品迭代成為關鍵,尤其是零件個數大幅下降的本體中,產品型和平臺型企業有望脫穎而出。
基于特斯拉鏈的投資邏輯,報告將2025年分為上下兩個半段。上半年看好新T鏈的相關企業,而下半年則更側重于那些有望實現量產并兌現業績的公司。華為和比亞迪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也備受關注。華為自2022年開始在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方向進行多種布局,而比亞迪則于2024年底開始公開招聘具身智能研究團隊,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雙足機器人及四足機械狗等產品。
英偉達CEO黃仁勛預計,汽車、無人機和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大規模生產的三種主要機器人類型,其中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最大。英偉達計劃于2025年推出專為機器人設計的Jetson Thor計算機,并正在積極接觸臺灣的關鍵部件供應商,以加強其在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中的地位。
報告還指出,復盤新能源車產業鏈的發展歷程,人形機器人目前正處于從純主題投資向真成長階段過渡的關鍵時期。雖然產業趨勢的兌現時間尚不確定,但一旦趨勢確立,其爆發力將十分驚人。特斯拉和比亞迪等企業的成功經驗表明,現象級產品、低成本供應鏈和大市場驅動是實現銷量突破的關鍵。
在投資標的方面,報告優選產品型和平臺型公司。產品型公司方面,重點關注六維力和靈巧手等具有高價值量和壁壘的環節。例如,某公司已研發出單維力和六維力矩傳感器,并有望在2025年貢獻收入。平臺型公司方面,則看好那些能夠躋身Tier 0.5級和模塊化供應商的企業,如拓普集團等。
報告還提到,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量產計劃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具有重大影響。馬斯克最新表示,特斯拉計劃在2025年量產萬臺人形機器人,并在2026年上半年實現月產上萬臺,2026年下半年開啟外銷,2027年有望實現50至100萬臺銷量。這一計劃為特斯拉鏈的相關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報告還強調了華為鏈的重要性。華為自2022年開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進行布局,并通過成立全資子公司極目機器和具身智能創心中心等方式,加強與本體、靈巧手及工業機器人等合作伙伴的合作。賽力斯作為華為智選車的核心標的,也在積極布局機器人產業,有望成為重慶機器人發展中的核心載體。
在風險提示方面,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發展不及預期、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進展不及預期、國內供應商進入特斯拉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不及預期以及國內人形機器人發展不及預期等因素可能對投資邏輯產生不利影響。同時,機器人行業處于0-1階段,板塊股價波動較大,投資者需謹慎對待。
總體來看,天風證券的研究報告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面的分析和投資建議。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日益成熟,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未來科技領域的重要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