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時代浪潮中,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業,特別是在網絡安全領域,其角色與影響力正經歷深刻變革。近期,在北京舉辦的ISC.AI 2025第十三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眾多專家聚焦AI技術的雙刃劍效應,探討了如何利用智能體這一新興概念,應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
智能體,作為一種能夠感知環境、自主決策并行動的AI實體,正逐漸從理論走向實踐。它們不僅能圍繞特定目標自動規劃任務步驟,還能操作軟件獲取信息或服務,并隨著經驗積累不斷提升能力。這一特性,使得智能體在網絡安全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成為從傳統安全助手向全方位“數字員工”轉變的關鍵。
大會上,多位專家指出,AI技術雖然為網絡安全帶來了革新機遇,但同時也加劇了風險。黑客組織利用AI訓練出智能體黑客,將人與人的網絡攻防轉變為人與智能體的較量,極大地提升了攻擊的復雜性和隱蔽性。全球范圍內網絡攻擊事件的激增,凸顯了加強網絡安全措施、提高對新威脅響應能力的緊迫性。
針對這一現狀,專家們強調,應充分利用AI大模型的強大能力,推動安全防御模式的根本性變革。通過智能體賦能威脅狩獵、異常檢測與自動化響應,實現從“事后補救”到“事前預警、事中阻斷”的主動免疫模式轉變。同時,加強AI系統自身的安全研究,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評估機制,確保技術創新在安全可控的軌道上發展。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在大會上分享了智能體在網絡安全領域的顛覆性影響。他指出,安全智能體作為安全運營專家的數字替身,能夠高效應對日常運營工作,彌補人才短缺問題。通過部署安全智能體,政企單位可以快速擁有數十個虛擬安全專家,重新掌握防御主動權。智能體還能適應新型對抗模式,實現“機器對機器、模型對模型”的防御策略。
周鴻祎還提出了智能體演進的五級路徑,從L1級的聊天助手到L5級的超級智能體,智能體的能力將逐漸增強,從提供建議到自主完成任務,再到多智能體協作,最終實現自我規劃和進化。這一演進路徑不僅展示了智能體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前景,也為其他行業提供了借鑒。
然而,智能體并非完美無缺。周鴻祎指出,智能體在模擬人類智能的同時,也繼承了人類的缺點,如幻覺、出錯、工作倦怠等。特別是當智能體執行任務步驟增多時,錯誤率會明顯上升,這被稱為“倦怠”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設置自我校正功能進行自查,并通過多智能體協作提高整體效率。
隨著智能體的普及,外界對于AI最終演化為“人類終結者”的擔憂也日益增加。周鴻祎表示,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智能體一旦設定目標,就可能采取一切手段實現目標,包括與人類對抗。因此,如何確保AI技術的安全可控發展,成為人類面臨的終極安全問題。他提出“以模制?!钡乃悸罚赐ㄟ^大模型對大模型進行分析和控制,以應對這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