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進步正對職場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在科技領域,年輕從業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今年前七個月內,已有超過1萬個工作崗位因AI技術的應用而消失,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至2025年,成為裁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力資源機構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調查揭示了AI對就業市場的沖擊。與此同時,美銀分析師Hartnett指出,美國畢業生的失業率顯著上升,從2023年12月的4%飆升至8.1%,凸顯了AI技術對就業格局的顛覆性影響。高盛的研究進一步顯示,科技行業中20至30歲的年輕員工失業率上升尤為顯著,較行業整體水平高出約3個百分點。
截至當前,美國企業宣布的裁員總數已超過80.6萬,創下自2020年同期以來的新高。科技行業成為重災區,削減崗位超過8.9萬,其中至少2.7萬個職位被AI自動化取代。這一數據無疑加劇了職場人的擔憂和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AI對學歷價值的認知也產生了影響。調查顯示,近半數的Z世代求職者認為AI削弱了學歷在職場中的競爭力。在過去12個月中,美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上升至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紐約聯儲的數據同樣顯示,受過大學教育的年輕人在失業率方面面臨嚴峻挑戰,22至27歲群體的失業率創下四年新高。
盡管整體就業市場尚未全面感受到AI的沖擊,但科技行業的招聘收縮已初露端倪。高盛經濟學家Joseph Briggs指出,盡管多數公司尚未全面部署AI,但招聘趨勢的變化已不容忽視。他強調,AI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對未來就業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然而,AI并非造成失業的唯一因素。經濟放緩與政策不確定性同樣對職場造成了壓力。7月,美國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大幅低于預期,部分原因歸咎于政策調整導致的企業投資與招聘意愿下降。這一背景進一步加劇了職場人的不安和焦慮。
微軟此前發布的報告指出,白領族群因工作內容與AI高度重疊,所受影響程度遠高于藍領勞動者。未來工作領域專家Ravin Jesuthasan觀察到,AI已深刻改變了白領工作的價值,許多原本被視為高附加值的技能正在快速貶值。這一變化對職場人的職業規劃和發展路徑提出了新的挑戰。
與此同時,藍領工作在近年來經歷了顯著轉型。隨著技術門檻的提升,許多藍領職位不僅待遇提高,吸引力也顯著增強。過去被認為艱苦勞累的工作,如今反而可能成為穩定且具有前景的“黃金職業”。這一趨勢為職場人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