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領域迎來了一次重大波瀾,OpenAI最新發布的GPT-5模型在短暫亮相后即遭遇用戶強烈反響,迫使公司迅速采取應對措施。
上周,備受矚目的GPT-5正式面世,OpenAI官方宣稱其為史上最強AI模型,但用戶的實際體驗卻與預期大相徑庭。該模型迅速引發了廣泛討論,用戶的反饋多為負面,指出GPT-5在反應速度、回答質量及基本任務處理能力上均存在明顯不足。
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聲,OpenAI聯合創始人兼CEO薩姆·奧特曼不得不在周末緊急宣布更新GPT-5,并決定恢復舊版GPT-4o模型的使用。這一決定顯然是為了緩解用戶對于新版模型的不滿情緒。
盡管OpenAI官方數據顯示GPT-5在多項測試中表現優異,甚至超越了包括Gemini-2.5-pro、Grok4在內的眾多競品,但在實際應用中,用戶普遍反映GPT-5的回答篇幅縮短,且在處理簡單問題時頻繁出錯,如科學原理解釋錯誤、美國地圖信息亂碼等。
在Reddit的OpenAI討論區,一條熱帖調侃道:“在對GPT-5進行深度評測后,我發現Claude才是真正的王者。至于GPT-5,它似乎更多地是為了降低OpenAI的成本,而非推動技術前沿。”預測市場Polymarket上的相關數據也顯示,GPT-5發布后,OpenAI在“最佳人工智能模型”方面的領先地位迅速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GPT-5推出之前,ChatGPT用戶原本可以自由選擇多款模型,但GPT-5上線后,所有舊版模型均被下架,這一舉措引發了用戶的強烈不滿。許多用戶表示,GPT-4o等舊版模型不僅是工具,更是他們在困難時刻的精神支柱,而GPT-5的講話風格變化讓他們感到陌生。
面對用戶的強烈反應,OpenAI最終決定重新上線GPT-4o供特定用戶使用,并解釋稱GPT-5的異常表現是由于自動切換器故障所致。奧特曼也公開承認,自己低估了用戶對GPT-4o的深厚感情,并承諾未來將提供更多定制化的服務以滿足用戶需求。
業內人士指出,GPT-5在專業任務上雖有突破,但在日常場景中的提升并不明顯,這反映出大模型陷入了“參數競賽”的陷阱。牛津大學AI倫理研究所的教授甚至質疑GPT-5的匆忙發布是一種營銷手段,旨在維持市場熱度。
為了緩解用戶的不滿,OpenAI采取了一系列應急措施,包括翻倍提升消息速率限制,允許ChatGPT Plus和Team用戶通過“舊版模型”切換開關重新選用GPT-4o。OpenAI還計劃推出GPT-5和GPT-5 thinking的迷你版本,以在用戶消息限額用盡后接替工作。
就在OpenAI因GPT-5陷入風波之際,其競爭對手馬斯克旗下的xAI宣布,將旗下的Grok 4向全球所有用戶免費開放,但設有次數限制。這一舉動被解讀為馬斯克趁機拉攏競爭對手用戶的策略。不過,也有用戶對此表示不滿,認為此前花錢訂閱Grok 4的他們被耍了。
值得注意的是,大模型免費提供給C端用戶使用已成為全球趨勢。GPT-5發布即免費開放,國內DeepSeek等模型也采取免費策略,百度文心一言也從收費轉變為全免費,并退還了用戶此前支付的會員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