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hatGPT的開發者OpenAI的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在日本東京的一次媒體訪談中透露,OpenAI并無計劃對中國新興的人工智能企業DeepSeek提起訴訟,而是選擇通過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技術實力來保持其競爭優勢。
DeepSeek近期推出的V3和R1兩款開源AI模型,特別是R1推理大模型,以其高效的性能和極低的訓練成本,顛覆了業界對AI算力需求的傳統認知。據悉,DeepSeek-R1的性能與OpenAI的o1模型相當,但其訓練成本僅為后者的約二十分之一,僅花費約558萬美元和兩個月的時間,在2048個H800 GPU上完成訓練。其API定價更是只有OpenAI的約二十八分之一,使用成本降低了約97%。
DeepSeek的這一成就不僅引發了OpenAI、meta、谷歌等多家大型AI模型廠商的擔憂,還觸動了市場對AI芯片需求可能下滑的敏感神經,導致英偉達等AI芯片企業的股價出現波動。然而,微軟和meta在最近的財報會議上均強調,它們在AI領域的巨額投資將持續進行,不受DeepSeek等“黑馬”企業的影響。微軟預計2025年將投資800億美元建立AI數據中心,而meta則計劃投入600億至650億美元用于AI開發。
與此同時,軟銀集團與OpenAI在東京聯合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SB OpenAI Japan,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服務。該合資企業將由軟銀集團、OpenAI及日本國內電信部門共同擁有,軟銀集團將每年支付30億美元用于使用OpenAI的技術。軟銀集團、OpenAI和甲骨文等公司還宣布成立Stargate合資公司,未來四年將投資5000億美元用于建設AI基礎設施。
針對DeepSeek可能引發的算力需求下滑的擔憂,奧爾特曼表示,全球對計算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最新報告也預測,受人工智能需求的推動,2025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將同比增長12.6%,達到7050億美元。
在DeepSeek-R1模型走紅后,OpenAI曾表示正在調查DeepSeek可能存在的對其模型進行不當“蒸餾”的行為。蒸餾是一種將大型模型的知識轉移到較小模型的技術,但OpenAI的服務條款禁止用戶使用通過蒸餾獲得的數據來構建競爭性AI產品。然而,近日奧爾特曼的態度似乎有所轉變,他承認OpenAI正在討論新的開源策略,并表示樂見出現競爭對手。
“DeepSeek確實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但我們相信我們將繼續推動技術進步,推出更優秀的產品。”奧爾特曼在軟銀集團與OpenAI的聯合發布會上表示,“我們過去曾面對許多對手,但推動技術進步和保持領先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他強調,OpenAI目前沒有計劃起訴DeepSeek,而是將繼續專注于打造卓越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自身也面臨著多起侵犯知識產權的指控,這些指控主要與其使用受版權保護內容訓練生成式AI模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