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教授與陸朝陽教授攜手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鐘翰森研究員,共同宣布了一項突破性的量子科技成就。通過融合人工智能技術,他們成功地在極短時間內——僅60毫秒,構建出了規??涨暗臒o缺陷原子陣列。這一陣列包含多達2024個原子,無論是二維還是三維形態,均刷新了中性原子體系中的世界紀錄。這項技術的實現,標志著大規模中性原子量子計算的關鍵技術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物理評論快報》這一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量子科技已成為各國競相角逐的新高地。美國已投入巨資,如2025年追加的27億美元量子倡議新法案,彰顯其對量子科技的重視。我國同樣將量子技術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相關政策密集出臺,推動量子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目前,量子科技領域正經歷從實驗室研究向商業化應用的加速轉變,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已制定量子計算發展路線圖,并在特定領域實現了初步應用。
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和技術的不斷創新,量子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有望加快,市場空間迅速擴大。據ICVTA&K及光子盒研究院的數據預測,到2035年,量子科技產業的規模將超過80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9%。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測量等領域有望實現局部突破,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率先受益于量子科技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