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昌博物館,一場科技與文化的奇妙邂逅正在上演。步入展廳,一個面帶微笑的機器人立刻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您好!歡迎來到新昌博物館,我是‘小天’,將陪伴您探索唐詩之路展?!边@一幕并非虛構,而是中國移動在文旅領域的一次創新嘗試——“AI+”實踐的真實寫照。
近日,由中國移動創新研究院攜手浙江移動精心打造的“小天”導覽機器人,正式入駐新昌博物館。這位多才多藝的“數字導游”,不僅精通多國語言,更以其獨特的魅力,讓古老的文化在智能科技的照耀下煥發出新的生機。這一舉措標志著浙江移動在“AI + 文旅”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插上了智能的翅膀。
“小天”的誕生,得益于宇樹科技提供的智能機器人硬件基礎,但真正賦予其生命與智慧的,是中國移動的創新科技。通過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與自研多模態大模型,“小天”擁有了初步的思維能力。為了成為一位合格的“文化主播”,“小天”接受了專項訓練,掌握了新昌博物館唐詩之路展的豐富知識。它不僅能詳細介紹文物的歷史背景與工藝細節,還能將靜態的展品生動化,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
“小天”不僅聰明,還非常“貼心”。依托自研的視覺大模型,“小天”具備出色的感知能力。它的頭頂裝有一個智能視覺識別系統,就像一位精準的“導航員”。在博物館內,“小天”能實時繪制地圖,自主規劃最佳導覽路線,巧妙避開游客與障礙物。更令人驚嘆的是,它還能根據預設的講解點位自主行走,并在每個點位觸發相應的講解內容,為游客提供從規劃到解說的全程自動化導覽體驗。
如今,“小天”已經接入浙江移動的“文旅大腦”平臺,其收集的客流數據、游客興趣偏好等信息,為博物館的策展工作、文創產品開發提供了寶貴的決策依據。正值暑假旅游旺季,博物館和景區普遍面臨人力緊張、講解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靶√臁钡募尤耄瑹o疑為這些場所帶來了福音。據統計,“小天”單日服務能力超過800人次,意圖識別準確率高達96.8%,響應時間僅需1.2秒。它的出現,讓游客的平均停留時間延長了40分鐘。
浙江移動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形成了一套標準化的服務體系——“硬件適配 + 模型訓練 + 場景定制”,企業客戶只需一天時間即可完成機器人的部署。據初步估算,如果在全省500家重點文旅場所推廣“小天”,每年可節約人力成本超過2億元,同時帶動文旅消費增長15%以上。他們希望以“小天”為起點,加速AI在文旅產業的布局,進一步激發文旅產業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