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交智能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果,市民出行體驗大幅提升。近日,南京公交集團攜手螞蟻數科,正式啟動公交線網二期升級項目,標志著國內首次將AI智能體技術深度融入公共交通調度系統。這一創新舉措,旨在通過多維度數據分析,實現公交調度從經驗決策向智能規劃的跨越。
自2022年起,南京公交便致力于運營調度系統的智能化改造。經過不懈努力,2025年,由南京公交與螞蟻數科共同打造的“線網優化與客流預測AI大模型”(昵稱“小藍鯨”)取得了重要進展。小藍鯨能夠智能分析各線路時長,繪制全城、全時段、全方式的出行圖譜,精準把握地鐵站、公交站及社區樞紐的客流規律,智能規劃最優接駁線路,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南京公交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線路設計多依賴經驗和需求判斷,如增設醫院專線、末班地鐵接駁公交等。然而,在注重人性化的同時,數據統計的驗證同樣重要,以確保決策的準確性。得益于大模型的輔助決策,南京公交已開通微循環線路30余條,增設84個招呼站。其中,地鐵7號線接駁公交210路,在AI的建議下開通,極大縮短了換乘時間和步行距離,單日客流最高達2168次,老年卡用戶占比近半。
值得注意的是,210路公交不僅服務于日常通勤人群,還輻射了下關碼頭、彩虹橋等多個熱門旅游景點,顯著提升了游客的交通體驗。即使在周末,該線路的客流量也能與平日持平,成為AI應用帶來的意外之喜。南京公交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成果不僅驗證了AI技術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潛力,也為未來的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
為進一步提升公交調度的直觀性和高效性,小藍鯨二期將引入螞蟻數科的AI智能體技術。該技術基于多模態識別、語義理解、邏輯推理等先進技術,能夠通過自然語言指令完成公交盲區檢測、客流預測等復雜任務的分析和推理。同時,它還能可視化輸出線路規劃方案、車站布局方案及經濟可行性報告,為決策提供更加直觀、全面的支持。
在底層算法層面,小藍鯨二期將采用公交大模型與垂類小模型相結合的方式,針對公交微循環、公交地鐵接駁、線路運營調優等特殊場景,開發新的算法,以實現更加精準、高效的優化分析。這一創新舉措,無疑將為南京公交的智能化轉型注入新的活力。
螞蟻數科作為螞蟻集團科技商業化的獨立版塊,致力于利用AI、區塊鏈等技術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在全球范圍內,螞蟻數科已聯合300多個合作伙伴,為超過1萬家客戶提供服務。其發布的金融大模型Agentar Fin R1,更是展現了AI智能體在產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螞蟻數科CEO趙聞飆認為,AI智能體產業價值的釋放,關鍵在于從“水平通用”向“垂直專用”的戰略轉變。這一理念,也將為南京公交的智能化升級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