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成功舉辦的ISC.AI 2025觀潮?國際人工智能發展高峰論壇上,全球AI領域的精英匯聚一堂,共謀智能化時代的發展藍圖。此次論壇由ISC.AI互聯網安全大會組委會攜手中關村數智人工智能產業聯盟聯合推出,得到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的大力支持。論壇以國際化視角為立足點,搭建了一個高端對話平臺,旨在促進AI技術的革新與產業應用的深度融合。
論壇上,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的陳鐘教授,同時也是元宇宙技術研究所所長,發表了題為《AI賦能Web3.0安全》的演講。他從Web3.0的發展現狀與政策背景出發,探討了這一領域在迎來新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數據跨境、內容合規及金融安全等方面的挑戰。陳鐘教授呼吁,未來應構建AI與Web3.0相結合的自治監管體系,以應對這些挑戰。
北美自動化行業發展協會主席Jeff Burnstein則在演講中著重強調了智能體在AI發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智能體已經超越了傳統聊天界面的范疇,開始承擔實習生甚至同事的角色,并有望成為多領域的專家。在機器人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接納機器人和AI技術,以解決人手不足或完成以前難以完成的任務。
360數字安全集團的副總裁余凱在演講中分析了當前數字安全面臨的挑戰,以及這些挑戰對安全運營帶來的痛點。他強調,成功的安全在于有效的運營,而用戶對大模型技術寄予厚望。同時,隨著AI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其自身的安全問題也日益迫切。為此,360將大模型和智能體技術與自有海量數據和高質量知識庫相結合,應用于安全運營的各個環節,打造了一體化的綜合安全運營平臺。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所的副所長巫彤寧在演講中提到,AI的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正推動工業智能化從弱人工智能向廣泛應用邁進,并向強人工智能階段發展。AI已成為制造業變革的關鍵驅動力。她呼吁加大行業垂類大模型的研發和落地應用,以進一步釋放其應用潛能。
新加坡管理大學的朱飛達教授,同時也是新加坡區塊鏈協會的董事和教育資證委員會主席,在演講中探討了AI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他指出,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面臨著數據基礎設施不完善、數據生態閉環未完成以及AI應用情商欠缺等問題。他認為,未來的智能不應局限于單一AI技術,而應實現“人類+AI+組織”的協同智能。
懿晗科技的董事長劉懿在演講中分享了AI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廣泛應用,包括智能生產調度、自適應工藝優化、數字孿生仿真以及自主物料運輸等關鍵環節。他展望了工業AI的未來發展趨勢,認為AIoT將與邊緣計算深度融合,數字孿生技術將邁向更高階的應用,同時多模態交互與生成式設計也將迎來創新發展。
此次ISC.AI觀潮?國際人工智能發展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AI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高端對話平臺,也為推動AI技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貢獻了智慧與力量。各方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加強合作,共同構建更加智能、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