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兩會上,政協委員蔡加敏提出了一項創新提案,旨在利用廣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探索一種結合家庭教育的新模式,通過“人工智能+家校合作”的方式,為孩子的教育之路減負增效。
蔡加敏具體建議,應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家校之間的信息橋梁。這包括但不限于校園動態分享、學生成長記錄的實時更新,以及健康安全的即時溝通,確保雙方在教育過程中無縫對接。
為實現這一目標,她構想開發一款教育應用平臺,該平臺將基于AI技術,匯聚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課后個性化輔導,如定制化習題、微課解析、錯題回顧等,同時涵蓋英語口語、編程等素質提升課程。家長通過平臺可即時獲取孩子的學習報告,實現高效監督與指導。
蔡加敏還指出,當前網絡信息的泛濫,給家長和孩子帶來了諸多干擾。因此,她呼吁建立專屬廣東教育系統的AI教育數據庫,配備模擬訓練,以此過濾不良信息,幫助家長快速掌握教育技巧,有效溝通。
廣東省教育廳對此提案給予了積極回應。教育廳表示,廣東已將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置于重要位置,不僅提供了專項資金支持,還制定了《廣東省教育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2023-2027)》,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目前,全省中小學已全部實現寬帶接入,超百兆速率覆蓋,教室多媒體設備配備接近完美。
作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域應用試點省,廣東在2024年進一步推出了《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行動方案(2024-2027)》,并在20個區域設立了人工智能實驗項目,探索人工智能在助教、助學、評估、管理、研究等多方面的應用。
為此,廣東精心設計了“AI教育211”落地架構,包括兩個素養框架(針對教師和學生)、一門課程綱要,以及一份應用指南,從多個維度對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進行了細致規劃,為各校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參考。
例如,《課程綱要》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升級軟硬件設施,搭建數字化教學環境,支持多元化學習方式,如線上線下混合學習、個性化學習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體驗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教育廳還透露,未來廣東將繼續深化《關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若干措施》的實施,加速人工智能在家庭教育中的融合,探索開發“家庭AI導師”智能系統,集成學習數據分析、情緒識別等功能,全方位支持學生的成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