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技之都合肥,一場聚焦于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全國性盛事于8月23日至24日熱烈上演。此次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人形機器人專項賽全國決賽,作為全國首個涵蓋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競技平臺,吸引了來自超過100所高校、200余支參賽隊伍,攜帶著320多臺尖端機器人作品同臺競技。
此次大賽不僅僅是一場技術上的較量,更是一次深度鏈接教育、研究與產業創新的實踐。大賽秉持“以賽促學、以賽促研、以賽促產”的理念,旨在為合肥乃至全國的人形機器人產業注入新的活力與靈感。
在教育層面,大賽直擊當前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之間的脫節問題。許多學生在理論知識上頗為扎實,但在實戰經驗上卻有所欠缺。大賽通過設定與真實場景緊密相關的賽題,鼓勵學生跳出實驗室的局限,直面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出更符合行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清華大學參賽者李炯燁表示,通過這次比賽,他對機器人的軟硬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認識到仿真模型與實際操作之間的差異,強調了技術落地的重要性。
在研究領域,大賽成為檢驗技術轉化能力的“試金石”。許多核心技術在實驗室中表現出色,但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卻難以發揮作用。此次大賽通過設定五大創新賽項,覆蓋不同尺寸的雙足機器人,并將前沿技術如具身智能、開源鴻蒙等融入具體任務中,參賽團隊在模擬工廠、家庭場景等真實環境中檢驗技術的穩定性與適用性。同時,大賽期間舉辦的主論壇與分論壇,匯聚了眾多院士專家、行業領袖,共同探討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卡脖子”問題,為技術攻關提供智力支持。
在產業層面,大賽的舉辦進一步彰顯了合肥在人形機器人產業上的堅實底蘊。合肥已匯聚了170余家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形成了從“大腦”科大訊飛、“小腦”中科深谷到整機制造商零次方等構成的完整生態系統。大賽不僅為參賽團隊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更為賽事成果的落地轉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賽后,國先中心(合肥)將緊密跟蹤優勝團隊,與技術實力強、具有落地潛力的團隊進行持續對接,通過天使投資、種子投資以及科大硅谷等孵化平臺,加速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從“賽場”走向“市場”。
從人才培養到技術落地,再到產業生態的完善,合肥通過此次大賽展現出了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創新活力與前瞻布局。大賽不僅為優秀人才提供了展示平臺,更為技術的轉化應用與產業的協同發展搭建了橋梁,形成了從“技術突破”到“產品落地”再到“產業集聚”的完整閉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