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算力大會在山西大同盛大啟幕,以“算網筑基,智引未來”為主題,標志著我國在算力領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會上,中國算力平臺成功接入了包括山西、遼寧、上海等在內的十個省區市分平臺,實現了從平臺到生態、從資源到場景的全面貫通。
近年來,我國算力產業發展迅猛,“十四五”期間更是取得了顯著成就。智能算力規模達到了788EFLOPS,干線400G端口數量大幅增加至14060個,存力總規模也突破了1680EB。同時,“華彩杯”算力應用創新項目征集活動反響熱烈,累計征集項目超過2.3萬個。
為應對算力產業發展中的挑戰,我國以“點、鏈、網、面”為主軸,積極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建設。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引領下,自2017年起,產業各界攜手并進,穩步推進中國算力平臺的建設。
作為國家級綜合性算力服務平臺,中國算力平臺集算力供應、需求和服務于一體,致力于打造一個中立、開放、公平、可信的服務生態。通過提升不同系統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平臺進一步促進了算力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價值釋放。
在多方努力下,中國算力平臺成功實現了平臺、主體、資源、生態和場景的“五大貫通”。截至7月底,平臺運營層已注冊超過1000家企業用戶,入駐算力服務商逾百家,上架了110余項優質算力產品,接入了90余個主流基礎大模型和垂類模型。
在此次大會上,大同市憑借出色的算力發展表現,其城市算力分指數位列全國第三。大同市將算力產業作為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積極圍繞“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的定位,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該市算力中心投資已達282億元,在建算力規模2.5萬p,折合標準機架超過32.6萬架,整體上架率高達90%。
中國電信在大會上同樣大放異彩。中國電信副總經理欒曉維宣布,中國電信的AI算力生態已經成型,并透露了助力山西打造“算力新心臟”的重磅計劃。欒曉維介紹了中國電信在算力領域的三大布局:京津冀、長三角已建成全液冷國產萬卡智算集群,粵港澳上線國產智算超節點,算力總量突破77EFLOPS;部署了58萬架數據中心基站,八大樞紐占比達85%;開通了全球首條400G量子安全智算加密專線。同時,中國電信還推出了智能云體系,以“息壤”算力調度為核心,構建了“算力+平臺+數據+模型+應用”的生態。
欒曉維特別強調了山西在算力發展中的新角色。他表示,中國電信正依托“靈澤2.0”平臺構建山西數據要素流通交易中心,通過“息壤”調度算力,實現大同與京津冀樞紐的毫秒級互聯,為山西接入“首都經濟圈”算力動脈。這一舉措意味著未來華北企業的AI訓練將不必局限于北上廣,山西將成為新的重要選擇。
大會現場,欒曉維還發布了人工智能算力優化AICO體系,這一產學研共創的“算力加速引擎”旨在解決AI算力落地的痛點,讓企業能夠更便捷、經濟地使用AI算力。此舉被業界視為可能打破巨頭壟斷,推動中小公司迎來AI普惠拐點的關鍵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