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算力大會近日盛大開幕,以“算網筑基,智啟新程”為核心議題,吸引了廣泛關注。據央視最新報道,中國算力平臺的建設步伐正在加速,目前已有包括山西、遼寧、上海、江蘇在內的十個省份的算力分平臺順利接入系統。
該平臺通過整合各地、各行業的算力資源,形成了一張覆蓋全國的算力調度網絡。它不僅能夠對算力設施及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和采集,還能精確把握各地算力的發展現狀,為未來的算力規劃提供了有力支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發布的《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兩大目標:至2026年,構建起完善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標識和規則體系;至2028年,力爭實現全國公共算力的標準化互聯,打造出一個具備智能感知、實時發現和隨需獲取能力的算力互聯網。
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算力總規模保持了約30%的年增長率。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智能算力的需求呈現出爆炸式增長。中國電信研究院發布的《2025智算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行業應用和智能終端中的廣泛應用,智能算力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國電信研究院戰略發展研究所所長饒少陽強調,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為中國GDP貢獻超過11萬億元,占比達到GDP的4%至5%。這一趨勢將極大拉動算力需求,預計需求將增長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表示,將積極引導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設施,不斷提升智能算力的供給質量,以滿足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需求。目前,智能算力已在生成式大模型、自動駕駛、具身智能、智慧城市和工業制造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通過算力應用大賽,已累計征集到超過2.3萬個創新算力項目,并在工業、金融、醫療、能源等領域實現了規模化復制和推廣。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增長將超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