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智慧計算的廣闊前景下,“LUCULENT”成為了引領行業創新的又一重要標識。近日,由江蘇算力聯盟精心策劃并隆重揭曉的《算力賦能制造業十佳典型案例》中,一項基于工業互聯網與火電安全生產數字化管控平臺的卓越實踐脫穎而出,贏得了廣泛贊譽。
此次案例征集活動,積極響應了國家關于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及“東數西算”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緊密貼合江蘇省“1650”產業體系的發展藍圖,旨在深度挖掘并展示江蘇省算力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創新應用與顯著成效。該入選案例,正是這一背景下的杰出代表。
依托國家級“雙跨”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強大技術支撐,項目團隊充分利用自建算力資源,巧妙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成功構建了一套針對火電行業的全方位數字化管控體系。這一體系,不僅實現了從集團到分公司再到電廠的三級數據貫通與業務聯動,更打破了傳統業務邊界與數據壁壘,形成了集執行、管理、決策于一體的安全生產新模式。
在智能診斷與優化方面,項目團隊創新性地建立了AI分析與工藝機理深度融合的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打造了專家系統與知識庫。通過動態評估設備健康狀態、精準定位故障部位,并結合預警機制開展深化應用,項目成功實現了對設備異常的早發現、早處理,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與安全性。
為了進一步提升預警與糾偏能力,項目團隊還基于安全、環保、設備、運行等多維度實時數據,建立了六大概率預警評價指標與三類評價體系。這些指標與體系,不僅能夠實時呈現火電板塊的詳細狀態與運營信息,還能夠對各單位進行排名分析與對標分析,從而為公司領導提供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
該平臺還具備高度的自主開放性與持續改進能力。通過提供豐富的二次開發組件,平臺能夠根據未來運維的實際需求,靈活進行算法、模型與應用的新增與調整。這一特性,不僅滿足了全面信創與數據安全的要求,還大大降低了技術門檻、加快了開發速度、減少了維護成本。
據悉,該平臺已在國內某大型火電集團成功投運,并覆蓋了該集團下屬的10余家電廠、近40臺機組。通過搭建5萬余個AI模型、管理200多TB工業數據,平臺已成功預警設備故障1000余次。據統計,系統預警準確率高達95%以上,關鍵設備運行可靠性提高了10%以上,每千瓦時平均標煤耗更是降低了0.5克。這一顯著成效,不僅有效避免了機組非降與減少非計劃停運,還為電力行業的智能化轉型與產業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展望未來,隨著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不斷融合與應用,該項目所展現的智慧計算與數字化管控能力,必將為電力行業的持續創新與產業升級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