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的商業化步伐或比預期加速,據最新預測,這一變革可能在未來五年內初現端倪。長期以來,盡管全球科研界在量子技術領域投入巨大,但量子計算何時能在現實生活中廣泛應用,一直是未解之謎。
近日,谷歌量子部門的負責人哈特穆特·內文透露,谷歌計劃在五年內推出商業量子計算應用。這一消息發布后,量子計算公司D-Wave的股價在美股市場上應聲大漲,漲幅超過8%。內文的表態與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的保守觀點形成鮮明對比,黃仁勛曾認為量子計算的廣泛應用還需等待二十年。
盡管黃仁勛對于量子計算應用前景的時間表定義尚不明朗,但谷歌在量子技術領域的進展已初露鋒芒。去年12月,谷歌發布了量子芯片Willow,內文在當時便透露,公司計劃在2030年之后推出量子計算機的商業應用。如今,谷歌將這一時間表提前,顯示出對量子計算商業化進程的樂觀態度。
量子計算,這一有望提供比傳統計算機強大數千倍計算能力的技術,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學家們的熱議話題。在電影《流浪地球》中,擁有超強算力和自我意識的量子計算機MOSS展現了量子計算的無限可能。而在現實生活中,量子計算的應用領域同樣廣泛,包括能源、材料科學以及新藥研發等。
谷歌表示,未來五年內將推出相關的量子計算應用,屆時人們將見證只有在量子計算機上才能實現的現實世界應用。然而,盡管量子技術行業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但大部分學者認為,量子計算仍處于早期階段,諸多物理限制尚待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位量子計算領域專家表示,量子計算機在五年內實現局部應用是有可能的,但大規模應用則較為困難。他所謂的“局部應用”,主要指量子計算機在科學模型模擬方面的應用。目前的量子計算機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尚未展現出超越經典計算機的優勢。
不過,全球在量子計算領域已取得關鍵的技術突破。谷歌最新的量子計算芯片Willow在減少錯誤和提升計算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成功破解了量子糾錯挑戰,并在幾分鐘內解決了一個傳統計算機需要花費比宇宙歷史還長的計算問題。這一突破被視為量子計算商業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也對量子計算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可能在短短三到五年內問世,并有望對某些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微軟去年宣布正在打造第一臺真正實用的量子計算機,預計將于今年晚些時候發布。
然而,并非所有投入量子計算的企業都持樂觀態度。黃仁勛認為,量子計算技術的廣泛應用還需等待二十年。他的這一觀點曾引發量子計算公司股價的大幅波動,并引來業內一些量子計算推動者的反駁。
在我國,量子計算領域也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超導量子團隊研發的“祖沖之三號”量子計算機實現了超導量子計算的最強優越性。專家表示,量子技術發展的下一個重要里程碑是實現專用量子模擬機,并最終實現通用計算量子計算機。
國盾量子計算負責人王哲輝透露,今年有望發布“祖沖之四號”,從而實現更大規模的量子優越性。他預計,2025年我國在量子糾纏方向將繼續取得技術突破,趕超谷歌Willow的研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