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元宵節的落幕,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正式畫上了句號。然而,與節日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節前備受矚目的“送禮”電商功能并未如預期般掀起熱潮。
微信在2024年底推出的“送禮物”功能,曾被視為繼紅包之后的又一創新之舉。該功能融合了送禮與購物的雙重特性,與微信紅包當年的橫空出世頗為相似,一經推出便備受矚目。隨后,抖音、淘寶、京東、快手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跟進,上線了類似功能。在2014年微信紅包成功“偷襲珍珠港”的背景下,外界對送禮電商這一全新形態寄予了厚望。
然而,從節后各電商平臺對送禮功能的冷淡處理來看,這份期待并未轉化為現實的火爆。微信在《2025春節數據報告》中雖提及了“送禮物”的相關數據,如收到禮物最多的省份排名以及部分品類的顯著增長,但對于參與人數和GMV等關鍵數據卻只字未提,這無疑反映了該功能的表現并未達到預期。
報告中提到,廣東省、山東省、浙江省成為收到禮物最多的省份,而新疆、西藏等偏遠地區也有人收到“藍包”祝福。在品類方面,小家電、潮玩、文玩珠寶、圖書、化妝品等環比增長較為明顯,其中書籍成為送禮首選,多個書籍品類送禮訂單量環比激增超過一萬倍。然而,這些數據并未能掩蓋送禮功能在整體上的平淡表現。
與微信紅包在蛇年春節期間的表現相比,“送禮物”功能的落寞更加凸顯。據報告透露,春節期間微信內共誕生了超過一億款用戶自創的紅包封面,約有3.9億人收到含有這些封面的紅包。這一數據無疑與送禮功能的平淡形成了鮮明對比。
同樣作為“追風者”的抖音、淘寶等平臺也公開了相關送禮數據,但同樣都是次要數據,未能展現出令人振奮的業績。抖音生活服務發布的《2025春節消費數據報告》顯示,春節期間抖音團購券“送禮”功能持續升級,“賽博送禮”成為新年俗。然而,盡管新春團購送禮用戶數和商家送禮銷售額均有所提升,但相比紅包當年的影響力仍顯不足。
淘寶方面則表示,銀發族成為“收禮大戶”,體檢套餐、助聽器、染發膏等成為熱門禮物。同時,受寒假影響,中小學教材、教輔在淘寶送禮的銷售額也大幅增長。這些數據表明,各家送禮功能雖有一定成績,但整體上仍未達到預期的商業效果。
對于送禮功能未能如預期般火爆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這與送禮行為本身的低頻性有關。相比人與人之間轉賬的高頻行為,送禮行為的天花板更加明顯。送禮行為中的形式感也是一把雙刃劍。熟人之間的送禮往往隱藏在日常消費之中,而各平臺送禮功能則更注重形式感,更適合特殊關系的送禮行為。因此,這種低頻且注重形式感的送禮行為很難在短時間內成為現象級行為。
盡管如此,送禮作為一種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行為,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未來,送禮電商能否在融合即時零售等方面展現出更大的潛能,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