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春節,一款名為DeepSeek的AI產品如同一股強勁的旋風,席卷了整個科技界,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國產之光”。
憑借先進的算法、開源的技術路線以及極低的成本,DeepSeek成功打破了科技巨頭們用算力構建的高墻,讓AI技術更加平民化,更加觸手可及。其影響力之大,以至于在短短25天內,便狂攬了4000萬次下載,這一數字甚至超越了ChatGPT的首月下載量。而到了1月的最后一周,DeepSeek更是在7天內新增了1億用戶,累計用戶達到了1.25億,這一成績無疑令人矚目。
面對這股來勢洶洶的“DeepSeek沖擊波”,科技行業的各大廠商紛紛采取行動,試圖在這場AI盛宴中分一杯羹。國內外同行們在春節期間火力全開,加班加點地研究DeepSeek,以期能夠跟上這股潮流。
前百度高級研發工程師程偉便是其中之一。他轉行到了某大廠專供大模型算法架構,春節期間不斷研究如何微調DeepSeek-R1模型,利用其開源框架和推理能力,重構自家產品的業務接口,以提升用戶端體驗和信賴程度。他表示,R1模型是目前唯一同時具備強推理能力和聯網搜索的產品,可以對許多復雜信息進行回答,體驗上要比OpenAI更順手。
DeepSeek的崛起不僅讓科技行業的同行們感到壓力,也給海外資本市場帶來了劇烈的擾動。英偉達等芯片公司的股價紛紛跳水,市值大幅蒸發。而DeepSeek則被譽為了“國運級別的科技成果”,甚至有人稱它“摧毀了英偉達的算力神話”,給硅谷帶來了至暗時刻。
然而,在喧囂逐漸沉淀后,AI業內也不斷發出提醒:DeepSeek并沒有那么神秘。它最大的意義在于將ChatGPT等頂級模型的“秘方”用開源形式公之于眾,從而縮短了全行業與科技巨頭的差距和追趕時間。
拾象科技創始人李廣密表示,嚴格意義上說,DeepSeek沒有發明新范式。但它的重要意義在于幫助RL(強化學習)和test-timescaling(模型推理階段規模化)這個新訓練范式真正出圈。DeepSeek給大家指明了路線圖,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中來。
隨著DeepSeek的快速“出圈”,海外云廠商也紛紛打開接口,讓其迅速獲得了一張全球通行證。微軟、亞馬遜云、谷歌云等巨頭紛紛在其平臺上線了DeepSeek R1,試圖爭奪更多的用戶。而國產芯片、軟硬件公司、云廠商也緊隨其后,接入DeepSeek“朋友圈”,以形成軟硬件協同,提升競爭力。
在DeepSeek的開源沖擊下,創投圈也重新變得暗流涌動。科技巨頭們積極擁抱更低成本、更高流量的DeepSeek,帶來了AI應用的機會空前爆發。一級和二級市場上因DeepSeek概念而活躍熾熱,多家科技公司股票強勢漲停。
對于這一形勢,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杜雨表示,現在大家對AI的評估不再是單賽道的評估,而變成了一種橫向的評估。相當于所有的細分賽道公司,都可以擁有一個接近于免費的AI部門了。這一變化使得傳統公司只要能夠嫁接AI能力,就將獲得更多青睞。
盡管DeepSeek在短期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我們也需要看到,它只是縮短了與OpenAI等巨頭的距離,在性能上還遠未達到趕超的程度。未來,隨著模型的普及和應用場景的擴展,對大模型的推理需求必將持續指數級增長。這也將推動中美AI競賽出現新的變遷和焦點。
在這場激烈的競賽中,DeepSeek無疑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但它能否繼續保持這種勢頭,成為真正的AI領軍者,還需要時間來驗證。而對于整個科技行業來說,DeepSeek的崛起無疑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