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人節當天,港股市場的智慧醫療板塊迎來了一波顯著上漲。其中,阿里健康(00241.HK)股價飆升超過20%,醫渡科技(02158.HK)、平安好醫生(01833.HK)和叮當健康(09886.HK)的漲幅也都超過了10%,整體表現極為搶眼。
與此同時,A股市場的智慧醫療相關概念股也呈現出集體爆發的態勢。板塊方面,DRG/DIP、家庭醫生、醫療服務、智能醫療和互聯網醫療等板塊均位居市場漲幅前列。在個股層面,嘉和美康(688246.SH)、衛寧健康(300253.SZ)和創業慧康(300451.SZ)等股票紛紛大漲,部分股票甚至觸及漲停板。
近期,中國資產因DeepSeek-R1的問世而備受多方資金的關注,科技產業鏈更是成為市場焦點,相關公司的股價持續攀升。特別是在2月13日,華為數據儲存公眾號宣布將發布基于華為DCS AI解決方案的瑞金病理模型,這一消息進一步提振了市場對智慧醫療領域的信心。
據悉,病理診斷作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在我國的發展面臨著病理醫生短缺、分布不均和培養周期長等問題。因此,“自動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病理科發展的必然趨勢。華為憑借在AI領域的深厚積累,打造的瑞金病理模型有望在AI+醫療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此次智慧醫療概念股的上漲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堅實的基本面支撐。江海證券指出,AI的突破性發展正在推動醫學診療從經驗醫學向精準醫學轉變。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指引下,醫療行業正迎來智能化升級的重要契機。
中信證券也在近日發布報告稱,AI大模型在診療智能化應用方面屬于醫療IT中的增量需求。以嫩江市人民醫院為例,該醫院計劃在AI相關系統建設上投入高達1800萬元,占單次信息化建設總預算的45%,這反映了醫療機構對AI能力的迫切需求。據中信證券測算,未來幾年內,G端、B端和C端市場在AI+醫療領域的市場空間均十分廣闊。
中信建投也在研報中指出,AI醫療在提升醫療器械功能、解讀檢查檢驗結果、輔助臨床醫生決策和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企業可以借助AI進一步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客戶粘性,鞏固行業地位和競爭優勢。同時,AI醫療也是國內企業出海競爭的關鍵要素之一。
從海外龍頭企業的AI布局來看,除了自主研發外,并購、外部戰略合作、建立數字化平臺和生態圈等也是加快AI布局的重要途徑。利用DeepSeek等AI工具可以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改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