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巨頭的收入增長步伐正顯著放緩,這一趨勢可能還將持續。作為云市場領軍者的亞馬遜云科技(AWS),在2024年最后一個季度的收入增長僅為13%,相比第三季度的19%有所放緩?;仡櫲辏珹WS總營收達到907.5億美元,同比增長13.4%,而2022年的增長率為29%,顯示出明顯的增速下滑。
微軟Azure和谷歌云同樣未能幸免。微軟Azure在2024年最后一個季度的收入增長為19%,低于上一季度的20%;谷歌云則實現了30%的增長,但同樣未達到市場預期。這些數據表明,即便是云市場的巨頭們,也面臨著增長的壓力。
盡管增速有所放緩,但AWS、Azure和谷歌云仍占據了全球云市場的67%份額。與此同時,IDC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阿里云、騰訊云和華為云在2024年上半年云計算收入增長也未超過15%,顯示出全球云市場普遍的增長挑戰。
與收入增長放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云巨頭們在AI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卻在不斷增加。2024年,AWS投資了780億美元,微軟投資了760億美元,谷歌云則投資了530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38%。進入2025年,這一投資趨勢仍在繼續,微軟承諾在AI基礎設施上增加800億美元的投資,亞馬遜則計劃投入1000億美元,以抓住AI領域的“歷史性機遇”。谷歌云的母公司Alphabet也預計將在2025年投資約750億美元,用于構建其人工智能產品。
然而,盡管云巨頭們在AI基礎設施上投入巨大,但短期內的回報卻并不明顯。這使得投資者開始質疑云服務商大規模AI投資的合理性。盡管如此,AI大模型仍然是推動云計算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顯示,2024年云市場達到了創紀錄的3300億美元,同比增長顯著。
在全球云市場規模排名中,AWS、微軟Azure、谷歌云、阿里云和Oracle OCI位列前五。AWS仍然是全球市場份額的領導者,第四季度占據了30%的份額。Azure以21%的份額排名第二,谷歌云則以12%的份額排名第三。盡管AWS的市場份額略有下降,但其年收入仍然超過了1150億美元。
谷歌云在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了30%的同比增長,成為增長最快的云公司之一。而微軟的云業務則擁有最高的營業利潤,第四季度創造了108.5億美元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4%。這些數據顯示,盡管整體增長放緩,但云市場的競爭格局仍在不斷變化。
云巨頭們加大對AI基礎設施的投資,旨在滿足不斷增長的AI需求。然而,這也帶來了供需矛盾。持續的AI算力供應受限,包括高端AI加速器如GPU的供應緊張,以及電力供應限制,都對云巨頭們擴展數據中心容量構成了挑戰。在需求激增的情況下,三大云巨頭都面臨著產能限制的問題。
AI大模型對云計算市場的影響深遠。它不僅推動了云計算市場規模的增加,還促使云計算從傳統的IaaS、PaaS、SaaS模式向MaaS(模型即服務)模式拓展。MaaS通過將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及相關能力進行封裝,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用戶,降低了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門檻,并控制了應用建設成本。
然而,AI工作負載的成本居高不下,構建和維護AI模型的成本難以預測和控制。公有云服務商雖然擁有龐大的基礎設施來處理這些任務,但對許多企業來說,成本越來越不可持續。隨著企業從AI的實驗和訓練階段進入生產規模推理階段,財務成本開始超過收益。
為了優化云計算成本,云巨頭們紛紛推出新舉措。AWS重新啟動了“節儉架構”計劃,旨在幫助企業優化云計算成本并推動可持續發展。同時,AWS還提供多種靈活購買選項,如免費套餐、儲蓄計劃、預留實例等,以降低成本。阿里云和騰訊云也通過降價和優惠活動來降低用戶使用云服務的成本。
盡管如此,企業用戶仍然面臨著控制云成本增加的挑戰。專家們建議,企業應持續審查云服務的使用情況,確保云服務一直符合要求。同時,利用預留實例、部署存儲自動縮放、利用分析工具監控使用情況等措施也是化解成本上升的重要途徑。
專業AI提供商和微云的出現正在進一步分散云市場。與通用云平臺相比,專注、專業的基礎設施可以為AI工作負載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價值。微云作為一種云計算策略,將云計算與邊緣基礎設施融合在一起,提供了將服務器部署到任何位置的簡單方法,使計算資源更靠近最終用戶。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AI大模型算力需求與可用產能之間,云巨頭們正面臨著當下投入與未來收益難以平衡的嚴峻挑戰。他們需要在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與優化成本之間找到平衡點,以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