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百度世界大會上,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百度CEO李彥宏在演講中并未提及兩個曾經風靡一時的關鍵詞:AGI(通用人工智能)與Scaling Law(規模定律)。這兩個概念,一個是計算機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即創造出能夠像人類一樣執行各種任務的智能體;另一個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路徑,指出AI的能力會隨著模型規模、數據量及訓練量的增加而顯著提升。
回溯至年初,當大模型技術如日中天時,AGI與Scaling Law幾乎成了科技圈的口頭禪,眾多企業紛紛將其納入PPT,作為技術信仰的象征。然而,在此次大會上,李彥宏對這兩個詞的淡漠態度,引發了外界的好奇與猜測。
在隨后的圓桌訪談中,李彥宏解釋了這一選擇背后的原因。他表示,盡管AGI與Scaling Law對于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但在他看來,這些概念并未觸及他心中的核心關注點——即技術的應用與落地。李彥宏認為,從這一角度來看,AI技術的進步非但沒有放緩,反而呈現出加速的趨勢。
“公眾往往熱衷于‘0到1’的科學突破,但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從1到1.1、1.2、1.3...’的工程改進同樣不可或缺。”李彥宏強調,百度的技術信仰在于務實,不僅追求科學邊界的探索,更重視用新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事實上,百度在消除大模型“幻覺”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所謂“幻覺”,指的是大模型有時會生成與事實不符的內容。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百度引入了RAG(檢索增強)技術,讓大模型在生成回答前先從外部資料庫檢索相關信息。李彥宏宣布,這一技術已使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覺問題。同時,百度還推出了針對圖像生成的iRAG技術,大幅提升了文生圖的準確性。
李彥宏進一步指出,百度在推動AI技術發展的同時,也致力于構建一個開放合作的生態。他認為,相較于大型科技企業,外部開發者在探索AI應用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因此,百度將主要精力放在底層大模型等基礎平臺的搭建上,為開發者提供便捷的開發環境。
然而,大模型作為新興事物,底層平臺與開發者的合作模式仍在不斷摸索中。李彥宏提出,底層模型的迭代速度應保持合理節奏,以避免過快迭代給開發者帶來困擾。他建議,兩年一個大版本是更為合適的迭代周期。
得益于這一系列努力,百度開發者的生態正迅速壯大。目前,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調用量已超過15億次,半年內增長了7.5倍以上。在產業端,百度智能云已擁有中國最大的大模型產業落地規模,與超過六成的央企及大量民營企業合作進行AI創新。
百度之所以能夠成為AI領域的佼佼者,其核心在于長期的技術信仰與投入。李彥宏表示,百度對AI的熱情并非一時興起,而是源于十幾年前就堅信它將改變世界的信念。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廠紛紛涌向電商、共享單車等熱門領域時,百度卻堅守AI陣地,不斷探索與嘗試。
“百度在發力AI時,一直是‘兩條腿走路’。”李彥宏總結道,“既探索科學技術的邊界,對其充滿敬畏;同時也善于利用工程能力,并積極嘗試使用新技術改變世界。”這一理念不僅體現在百度的技術研發上,也貫穿于其市場戰略與生態建設之中。
百度在吸引頂級人才方面同樣不遺余力。從知名計算機科學家吳恩達到Anthropic創始人Dario Amodei等技術大牛,都曾加盟百度。這些頂級頭腦的加入,無疑為百度的AI研發注入了強大動力。
百度還鼓勵內部員工積極尋找AI技術的商業價值,將技術信仰轉化為實際成果。這一舉措不僅推動了百度在AI領域的快速發展,也為整個行業樹立了榜樣。
如今,百度已成為AI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面對未來,無論行業走向何方,百度都將憑借其深厚的技術底蘊與開放合作的生態,繼續在牌桌上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