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亞馬遜的Kuiper項目引發了廣泛關注。該項目計劃在未來幾年內發射超過3236顆低軌衛星,旨在提供商業化的低軌衛星服務。為實現這一目標,亞馬遜已與多家火箭發射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并預計將在2026年正式推出相關服務。據業內人士透露,亞馬遜今年的衛星訂單量實現了數倍增長,顯示出其在該領域的強勁布局。
在中國,衛星互聯網的發展同樣備受矚目。數字經濟“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布局衛星通信網絡,推動衛星互聯網建設。隨著政策的推動,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據悉,“鴻雁星座”和“虹云工程”等計劃已經啟動,并成功發射了試驗衛星。預計到“十四五”期末,中國的低軌衛星發射數量將達到2198顆以上。
衛星互聯網作為一種容量較低的互聯網接入方式,要實現全球覆蓋并保持高網速,需要發射大量的衛星。因此,未來的移動通信技術競爭已經從地面延伸到了太空。在美國,亞馬遜的Kuiper項目和SpaceX的Starlink計劃都在積極搶占市場。而在中國,除了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等“國家隊”外,還有多家民營企業也在積極布局衛星互聯網領域。
在衛星產業鏈中,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和衛星運營等上游產業將率先受益。其中,運維服務被認為是最具價值的產業分支。然而,由于整個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各個板塊的龍頭企業都有機會脫穎而出。以和而泰旗下的鋮昌科技為例,該公司主營T/R微波毫米波射頻芯片,是國內唯一能夠承擔國家級大型發射任務的民營企業。其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北斗二代導航、衛星通信等重大項目,并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快速增長。
除了衛星互聯網外,太赫茲通信也被認為是未來通信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太赫茲通信作為電子學向光子學的過渡技術,有效解決了頻段資源日益稀缺的問題。據悉,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全球首顆6G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并在太赫茲通信技術實驗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中國還在大型安檢儀器、精密醫療儀器以及軍工雷達等領域廣泛應用太赫茲技術。
在6G時代的研究中,超大規模天線技術也是一大亮點。該技術可以應用于高鐵、飛機等高速場景以及城市宏覆蓋、精準定位等領域。目前,工信部IMT-2030(6G)推進組已經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興通訊、華為等企業展開了技術研發合作。然而,盡管相關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超大規模天線技術的產業落地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綜合來看,衛星互聯網作為6G產業落地的前提和基石,目前已經進入了加速推進階段。相比之下,太赫茲通信和超維度天線等技術雖然也備受關注,但在產業落地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在當前階段,衛星互聯網領域更值得投資者和業內人士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