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焦點再度聚焦于與華為產生關聯的企業,這些企業往往成為機構和游資熱烈追捧的對象。華為的創新布局,不僅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更為一系列企業帶來了股價飆升的奇跡。
回顧歷史,華為鴻蒙系統的推出,讓常山北明的股價一路飆升至原來的8倍;而在芯片領域,深圳華強因華為的助力,股價漲幅達到了驚人的6倍;當華為涉足造車領域時,賽力斯的股價更是實現了10倍的飛躍。這些案例無一不彰顯了華為對市場的巨大影響力。
如今,人形機器人被視為下一個萬億級別的潛力市場,華為自然不甘落后,正加速在這一領域的布局。據了解,華為已與16家前沿機器人技術企業攜手,共同推進技術研發,預計其首款人形機器人產品有望在2025年實現量產。
不僅如此,華為還大手筆投入30億元增資旗下極目機器人,旨在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快速發展。這一舉動無疑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進一步鞏固了華為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
在人形機器人賽道持續升溫的背景下,五家掌握核心技術且與華為達成緊密合作的公司備受矚目。這些公司憑借與華為的合作關系,有望在未來成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佼佼者。
其中,科力爾以其伺服電機系統為華為機器人供貨,業績顯著增長,外資增持明顯。拓斯達則專注于為華為提供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成果豐碩。兆威機電作為全球領先的微型傳動系統制造商,為華為提供靈巧手等關鍵部件,實力不容小覷。
漢威科技作為電子皮膚供應商,與華為保持著深度合作關系,服務眾多機器人廠商。而另一家與華為明確簽訂合同的潛力之星,更是國內傳感器技術的領先企業,直接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該公司已完成人形機器人手腕、腳腕以及工業臂、協作臂末端的產品系列研發,在機器人力覺傳感器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潛力之星近期更是受到了78家機構的青睞,大規模買入投入資金達10億元。其成交量持續倍量釋放,市場普遍認為,該公司隨時可能開啟一波加速上漲行情。
然而,投資者在追逐這些熱門投資目標時,也應保持理性。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使用,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自主作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