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競爭的舞臺上,機器人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熱度成為新的焦點。在這一領域,傳感器作為機器人實現精準操作的核心組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3D視覺傳感器,憑借其高精度、豐富的信息量以及高度的集成性,在復雜且精細的識別任務中展現出巨大潛力,被業界視為未來人形機器人主流技術的有力候選。
根據最新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顯示,人形機器人市場的未來增長前景十分廣闊。預計從2028年至2035年,人形機器人的整機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至500億元;而到了2035年至2040年,這一數字將飆升至1000億至3000億元。更令人矚目的是,從2040年至2045年,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至5000億至1萬億元,并在2045年之后,整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萬億元大關。人形機器人的快速發展,無疑將為傳感器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
在我國,傳感器行業的發展以老牌企業為主導。企查查的數據顯示,目前存活的傳感器相關企業中,成立時間超過5年的企業占比高達85.3%。其中,成立年限在5至10年的企業數量最多,占比達到52.9%,顯示出我國傳感器行業擁有較為深厚的積累。
從行業分布來看,傳感器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比達到30.5%。這一領域的企業數量最多,共有9095家。緊隨其后的是批發和零售業,占比29.5%,共有8796家企業。制造業也是傳感器企業的重要聚集地,占比23.9%,共有7115家企業。這些數據表明,傳感器行業在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和深厚的根基。
在注冊資本方面,我國傳感器相關企業的注冊資本主要集中在200萬元以內。企查查的數據顯示,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的企業占比23.8%,而注冊資本在100萬元至200萬元之間的企業占比22.6%。綜合來看,注冊資本在200萬元以內的企業合計占比達到46.4%,顯示出我國傳感器行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具有較強的市場活力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