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紅果APP在短劇領域的一系列新動向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據悉,繼短視頻功能內測后,紅果APP悄然開啟了社區功能的小規模測試,這一變化通過其開屏廣告和用戶個人主頁的顯眼位置得以展現。
測試期間,紅果APP推出了一項圖文激勵計劃,該計劃覆蓋了所有用戶,只需發布一條優質圖文內容,即可獲得1萬金幣的獎勵,若發布超過10條優質圖文,則能贏得高達20萬金幣的激勵。這些金幣可在達到一定數額后提現,按照紅果內部的匯率,10000金幣相當于人民幣1元。盡管這項活動限時14天,但從紅果APP新舊版本的對比中不難發現,“社區”分類的權重已顯著提升,僅次于“找劇”功能,凸顯了紅果對社區板塊的重視。
紅果社區的布局似乎意在打造一個類似小紅書的“熱劇案例”圖文內容平臺。從已發布的優質圖文和社區界面來看,紅果社區的定位與小紅書的特定內容領域相呼應。值得注意的是,紅果社區在功能上更側重于對短劇的導流,圖文帖左下角設置了“一鍵看劇”按鈕,用戶瀏覽完圖文后可直接跳轉至對應短劇。
社區內容方面,紅果APP呈現出了視頻和圖文兩種形式,均以瀑布流的方式隨機展示。圖文內容主要聚焦于短劇劇情和演員的討論,多為用戶生成內容(UGC),以劇情分析和短劇案例分享為主。視頻內容則以短劇的高光片段為主,發布者多為短劇版權方和演員,包括岳雨婷、杜培源等知名演員及百川中文等版權方已入駐。在內容發布者和演員的個人主頁動態界面,用戶同樣可以觀看相關內容,這與小紅書和抖音的達人賬號模式類似。
據觀察,紅果社區的測試早在今年4月初就已悄然開始。這一動向背后,反映出紅果在短劇基因基礎上向社區功能的延伸,與先前推出的短視頻功能相呼應,共同構建了一個更為完善的內容生態。紅果似乎正致力于打造一個區別于抖音和小紅書的泛娛樂社區平臺,以短劇為核心,構建“短劇+社交”的娛樂內容生態。
從商業角度來看,紅果此舉或許旨在優化其廣告變現效率和模式。當前,紅果的免費短劇主要依賴激勵廣告變現,盡管用戶主動觸發的廣告eCPM較高,但過度廣告也可能影響用戶體驗。小紅書的“種草-帶貨”模式已經證明了社區UGC內容的商業潛力,紅果增加社區功能,或許希望通過社區驅動短劇周邊消費,助力品牌定向投放原生廣告,減少對單一廣告模式的依賴,提高變現效率。
紅果社區功能的推出也與其月活增長放緩的背景密切相關。盡管紅果短劇APP的月活用戶數持續增長,但增速逐漸放緩,面臨用戶量觸頂的問題。紅果憑借“免費短劇+看劇賺錢”的策略在下沉市場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更年輕用戶的涌入,這些用戶與小紅書的用戶畫像存在重合。因此,紅果上線社區功能,鼓勵用戶參與劇情討論,通過演員和劇方的入駐提高社區互動率,試圖通過打造劇集衍生內容,如角色解析、拍攝花絮等,將工具型產品升級為“內容+社交”生態,以提升用戶留存和活躍度,尋求月活數據的增長。
然而,紅果能否從小紅書等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尚存不確定性。盡管抖音、快手等平臺也曾嘗試上線圖文功能以完善內容生態,但小紅書在“圖文種草”內容方面依然占據領先地位。紅果社區的定位更偏向于圍繞微短劇劇情和藝人進行衍生的垂類社區,與小紅書的“全民種草”泛娛樂生活社區存在顯著差異,因此短期內雙方或可共存。紅果主要吸引的是“影視達人”、“粉絲內容生產者”以及“短劇UGC”用戶和內容,這并不影響創作者將紅果作為內容分發渠道之一,也不影響用戶在紅果“種草看新劇”,在小紅書“被種草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