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制造業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壓之下,市場波動加劇,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格局正面臨深刻變革。近日,一則關于“硅王”合盛硅業的股權轉讓傳言在市場上傳得沸沸揚揚,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傳言稱,合盛硅業正與光伏制造領域的另一巨頭特變電工洽談股權轉讓事宜,但因價格分歧未能達成一致。然而,合盛硅業迅速對此進行了澄清,明確表示公司從未與特變電工或其關聯方就股權轉讓進行過任何形式的接觸或洽談,并警告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盡管傳言被證實為不實,但這一事件再次將光伏行業的并購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近年來,隨著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市場呼吁暢通退出機制、鼓勵兼并重組的聲音不絕于耳。然而,盡管業界期待已久的大并購遲遲未能落地,但只要有龍頭企業的相關傳言出現,總能引發市場的熱烈討論。
合盛硅業作為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巨頭,其產能決策和業績表現一直備受關注。根據財報顯示,合盛硅業在工業硅和光伏硅料領域均擁有可觀的產能布局,其中工業硅產能占到行業總產能的近三成。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走弱和價格的下跌,合盛硅業的業績表現也遭遇了嚴峻挑戰。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下滑,整體利潤率大幅下降。
面對市場的嚴峻形勢,合盛硅業也不得不調整其產能策略。此前,公司曾宣布了總額超過800億元的投資計劃,旨在加碼工業硅和光伏領域的布局。然而,隨著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加劇,公司相關項目的進度也大幅延遲。同時,在光伏行業不斷強調減產保價的情況下,合盛硅業也不得不進一步收縮其光伏硅料產能。
合盛硅業還陷入了與多家企業的貨款糾紛之中。其中,天通股份對合盛硅業提出的硅料生產設備合同履約訴狀尤為引人注目。天通股份稱,在如約完成生產后,卻遭遇合盛硅業延遲收貨甚至拒絕收貨的情況,已收貨部分也未結清尾款。這一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合盛硅業財務狀況的擔憂。
事實上,自2022年營收翻倍、凈利潤迎來巔峰之后,合盛硅業便陷入了舉債擴產的漩渦之中。同時,公司內部也出現了諸多紛爭和爭議,如董事長與總經理的反目以及多個訴狀的爆發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公司的正常運營和發展,也給公司的未來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在當前光伏行業下滑態勢愈發向上下游各環節擴散的背景下,“硅王”合盛硅業的前路無疑充滿了挑戰和坎坷。如何有效控制產能、優化債務結構、化解內部紛爭并應對市場波動,將成為合盛硅業未來能否走出困境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