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內發生了一項重大變革,多家知名車企聯合發表聲明,宣布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調整至60天內。這一舉措迅速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其背后的深遠意義逐漸顯現。
此次車企的統一行動,有著明確的政策導向。自2025年6月1日起,修訂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正式生效,其中明確規定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時,應在交付之日起60日內完成支付。汽車行業作為大型企業的聚集地,對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供應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這一集體承諾被視為對政策精神的積極響應。
長期以來,汽車行業的供應商賬期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據行業內部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車企的平均賬期超過170天,部分企業甚至達到240天以上。這種長時間的賬期不僅增加了供應商的融資成本,還對其資金鏈構成了嚴峻挑戰。供應商往往需要等待數月甚至半年才能收到款項,這無疑加劇了其經營壓力。
然而,此次車企承諾將賬期縮短至60天,對供應商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這不僅將極大改善供應商的現金流狀況,降低融資成本,提升其利潤空間,還將為其技術研發提供更多資金支持。現金流的穩定將有助于供應商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于車企而言,這一承諾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它迫使車企優化內部管理流程,提升付款效率。例如,中國一汽通過完善機制、優化流程和技術賦能等措施,成功將發票校驗時間從15天縮短至3天。東風汽車則通過部門協同和精簡審批環節,大幅提高了付款速度。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車企履行政策要求,還為其數字化轉型和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另一方面,縮短賬期有助于增強車企與供應商之間的信任關系,構建更加緊密和穩定的供應鏈。在當前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迭代加速的背景下,穩定的供應鏈關系對于車企而言至關重要。通過縮短賬期,車企能夠更好地保障產能、獲取優質零部件供應,并推動技術創新。
這一變革還標志著汽車行業從“成本轉嫁”向“價值共享”的轉型。過去,車企往往通過延長賬期等方式將成本壓力轉嫁給供應商。而現在,隨著賬期的縮短和供應鏈管理的精細化,車企與供應商將共同分享價值,實現互利共贏。
多家車企在履行承諾的同時,還在積極探索與供應商的更深層次合作。例如,通過共同研發、共享資源等方式,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車企應對市場挑戰,還將為整個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多家車企承諾賬期不超過60天的舉措,無疑為汽車行業供應鏈帶來了一次重大變革。這一變革不僅是對政策的積極響應,更是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隨著這一承諾的深入落實,汽車產業鏈有望呈現出更加健康、高效、穩定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