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人行業的璀璨星河中,擎朗智能的創始人兼CEO李通,一個自學生時代便對自動化情有獨鐘的理工男,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堅定的信念,引領著企業走過了十六載春秋。他的創業之旅,恰似一部現實版的《當幸福來敲門》,從最初的提著箱子逐家公司推銷,到如今產品遍布全球六十余國、超六百座城市,機器人部署量突破十萬臺,李通的故事激勵著無數追夢人。
2025年,正值擎朗智能成立十六周年之際,李通在世界機器人大會(WRC)的舞臺上,接受了深入訪談。展臺上,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各司其職,從輪式機器人XMAN-R1在醫院場景中的精準分揀,到雙足機器人XMAN-F1的自我介紹,再到吸引眾多目光的爆米花制作機器人,這些生動展示了擎朗智能在專用與通用機器人領域的深厚積累。李通堅信,未來世界將由這些機器人共同協作構建。
面對鏡頭,李通分享道:“今年,我們推出了XMAN系列類人機器人,包括雙足和輪式兩種,它們專為各類服務場景設計,如醫院藥品分揀、餐廳食品制作等。我們的目標是,在特定場景中迅速實現商業化。”提及機器人行業的起伏,李通顯得格外從容:“這個行業經歷過起伏,今年尤為熱門,但我希望大家保持平常心,因為機器人的發展是一個長期且需要持續投入的過程。”
對于市場留給企業的時間問題,李通認為:“企業自成立之初,就應明確其技術研發是為市場服務。不為市場服務的企業,很難長久生存。至于通用人形機器人的實現,我認為會先從崗位化的垂類機器人開始,逐步向全才發展,最終實現全通用。雖然通用機器人進入家庭還需時日,但崗位化的垂類機器人可能會更快實現。”
談及訂單量的變化,李通難掩喜悅:“今年訂單量增長迅速,特別是海外市場,增長率至少達到50%。我們采用雇傭制模式,即客戶租用機器人,費用僅為當地人力成本的1/2到1/3,大規模使用非常劃算。”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李通表示成本正在逐步下降,未來機器人成本與勞動力成本之間的剪刀差將促使大規模落地成為可能。
當被問及是否還有人認為做機器人的是騙子時,李通笑道:“雖然仍有少數聲音,但已經少了很多。科技創新需要時間,現在的技術還達不到人們設想的程度,比如回家幫忙帶孩子的機器人,但我們會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