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娛樂圈的焦點人物肖戰因粉絲對其新劇《劉醫生返鄉記》的抵制態度而再次登上熱搜。這位因《藏海傳》熱播而風頭正勁的頂流明星,剛剛踏入正午陽光諜戰大劇《諜報上不封頂》的劇組,便遭遇了粉絲對新“餅”的強烈反對。
肖戰粉絲對《劉醫生返鄉記》的抵制情緒高漲,甚至一度波及到肖戰本人。該劇由檸萌影視制作,導演張曉波執導,配置相當不俗,且為大男主視角,本應是一塊令人垂涎的“好餅”。然而,粉絲對此并不買賬。
深入探究粉絲的抵制原因,主要源于對醫療題材的擔憂。該劇改編自小說《飛刀》,講述了北漂醫生劉錚亮因醫療事故回到老家東北小城,在基層醫院急診科工作的一系列故事。粉絲認為,醫療題材專業性強,拍攝難度大,且近年來市場反饋不佳,可能對肖戰的事業發展并無太大助力,甚至可能因專業問題引發全網吐槽。
事實上,醫療劇的拍攝確實是一個難題。近年來,內娛醫療劇頻頻翻車,小到基礎錯誤,大到醫學知識漏洞,層出不窮。專業醫生論壇“丁香園”的調查顯示,超過85%的醫生在觀看醫療劇時發現了錯誤。這并非制片方不用心,而是醫療與影視行業之間存在巨大鴻溝,難以單純依靠文藝工作者進行創作。
醫療劇的拍攝不僅需要醫學顧問的跟進,還需要創作者、導演、演員提前進醫院培訓。然而,醫學中的專業術語、動作難以短時間內掌握,拍攝場地、道具等資源也面臨諸多限制。醫療劇還需呈現醫療背景下的人生百態,這對編劇和導演的要求極高。
國產醫療劇的發展歷程中,曾出現過兩次創作熱潮。第一次是在2012年《心術》播出后,雖然該劇更像是一部愛情話題劇,但確實帶動了醫療題材的創作。此后幾年間,國產醫療劇井噴,但市場反饋不佳,很快便偃旗息鼓。第二次熱潮出現在疫情后,雖然內容質量有所提升,但故事性依然不足,市場反饋也未及預期。
盡管如此,醫療劇仍然具有其存在的價值。制片人侯鴻亮曾表示,法律和醫療是當下社會里唯一能看到人和人尖銳碰撞的環境。醫療劇能夠放大人性的不同切面,展現現實生命面前的情理、人倫對撞,具備相當的社會價值。然而,目前國內影視行業仍然缺少一部能夠打動普通觀眾的醫療劇。
大多數醫療劇習慣于將鏡頭對準醫生,卻忽略了普通觀眾的需求。能讓普通人感同身受的一定是普通人的故事,不必神話醫生或醫療,普通人面對病魔的無力感才是最容易打動觀眾的。這或許也是肖戰粉絲對《劉醫生返鄉記》持抵制態度的原因之一。
盡管如此,醫療劇的創作仍在繼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部真正能夠打動觀眾、引發共鳴的醫療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