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焦點匯聚于被譽為“中國版標普500”的中證A500指數,該指數自2024年9月23日正式發布以來,已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伴隨著與之相關的金融產品相繼進入市場,中證A500指數的表現自然成為了投資者熱議的話題。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29日,中證A500指數自發布以來累計上漲了21.93%,這一漲幅超越了同期滬深300指數的20.54%。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滬深300指數的第一大權重行業——銀行業在此期間表現強勁,漲幅達到了30.7%,且非銀金融行業也上漲了27.3%,但中證A500指數在金融板塊上的配置卻相對較低,對銀行業的低配近5%,對金融業的低配更是接近10%。然而,即便如此,中證A500指數仍然以1.4%的領先優勢跑贏了滬深300指數。
這1.4%的領先幅度或許看似不大,但其背后的意義卻不容忽視。據統計,過去一年中,僅有20%的公募滬深300增強基金實現了超過0.53%的真正超額收益。與之相比,中證A500指數的領先幅度已經高于了大部分滬深300增強基金在過去一年的超額收益。這無疑彰顯了中證A500指數在資產配置上的獨特優勢。
那么,在銀行板塊強勢的背景下,中證A500指數為何能夠跑贏滬深300指數呢?通過對相同時間區間內申萬一級行業的漲跌幅進行統計,我們發現,漲幅高于銀行業的13個行業中,中證A500指數在其中12個行業的配置上均高于滬深300指數,合計超配達到了7.53%。雖然中證A500指數在金融板塊上的配置較低,但這些權重被重新分配到了表現更好的行業,如計算機、傳媒、電子和軍工等,這些行業的超配比例相對較高。
展望未來,中證A500指數的優勢是否會持續甚至加大呢?從指數的編制方案來看,中證A500指數注重行業中性,并強調新興行業的發展。隨著國內新質生產力的不斷壯大,中證A500指數的編制規則或將使得其不斷提升新興行業的權重,同時壓縮傳統行業的權重。這些新興行業有望成為中證A500指數長期走勢的重要支撐。
然而,中證A500指數相對于滬深300指數的漲跌幅優勢是否會持續甚至加大,還取決于成長與價值風格的輪動情況。當成長風格占據優勢時,中證A500指數的表現大概率會比滬深300指數更好;而當價值風格占據優勢時,滬深300指數的表現則可能會優于中證A500指數。
從長期來看,中證A500指數的累計漲跌幅也高于滬深300指數。截至2025年5月29日,中證A500指數自基日以來的漲幅高達353%,而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僅為286%。回顧過去幾年的表現,我們可以發現,在成長風格占優的年份里,中證A500指數的表現明顯優于滬深300指數;而在價值風格占優的年份里,滬深300指數的表現則相對更好。這種不對稱性或許可以由指數的特性來解釋。
中證A500指數囊括了更多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在市場進入牛市周期時,往往能夠釋放出更大的業績彈性,從而為指數貢獻更多的超額收益。這種“龍頭薈萃”的特性或許也是中證A500指數長期走勢的重要支撐之一。
目前,市場上規模最大的中證A500ETF(代碼159338)的管理費率僅為0.15%/年,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的便捷途徑。同時,沒有股票賬戶的投資者也可以通過中證A500ETF的聯接基金(A份額代碼022448,C份額代碼022449)來關注A股核心資產的投資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中證A500ETF在已上市的同類產品中規模位居前列,累計成交額也位居前三。然而,基金成交額和規模的變化波動僅供參考,并不能預示未來的表現。中證A500指數作為表征A股核心資產的大盤寬基準指數,在選樣時進行了行業均衡處理,匯聚了眾多行業龍頭。但市值分布、行業分布和風格分布會隨行情、公司行為和成分股的變化而波動。A股市場的發展時間較短,歷史表現并不能代表未來的業績承諾。
對于投資者而言,在選擇投資中證A500指數相關基金時,應充分了解其風險收益特征和投資策略,并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同時,也需要注意到基金投資的風險性,謹慎對待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