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重構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出海步伐正從“走向全球”躍升到“走進全球”的嶄新階段。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出口總值突破25萬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額達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9.9%。機電產品占出口總值的58.6%,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占比達46.6%,市場多元化趨勢愈發顯著。然而,地緣政治、貿易壁壘、供應鏈風險等挑戰也對企業出海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打通企業出海的全鏈路,成為全球化發展的關鍵命題。
作為深耕供應鏈領域近30年的龍頭企業,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以全球化的物流網絡和創新的通關服務模式,構建起企業出海的“新通路”。怡亞通物流平臺通過“一站式端到端”服務,從國內集貨、國際運輸到目的國清關與交付,形成覆蓋海陸空鐵多式聯運的全鏈路解決方案。這一模式不僅降低了企業出海的綜合成本,更以技術賦能和資源整合能力,為中小企業破解跨境貿易的復雜難題。
怡亞通的出海“新通路”布局以“南北雙通道”為核心戰略,北上承接“一帶一路”中歐動脈,南下深耕RCEP東南亞腹地。目前,怡亞通服務網絡已覆蓋東南亞、北美、歐洲、中東、非洲等重點區域,核心城市時效承諾清晰:東南亞地區3-8天可達,歐洲10-20天可達,北美30-35天可達,非洲20-30天可達。這種時效保障背后,是怡亞通對全球物流資源的深度整合。例如,在東南亞市場,公司通過本地化倉儲和智能調度系統,將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核心城市配送時效壓縮至3-5天;在歐洲,通過海鐵聯運與多式聯運的靈活組合,實現德國、英國等地的高效清關與配送。
在服務模式上,怡亞通的創新體現在對傳統跨境物流的顛覆性升級。公司推出的DDP(完稅后交貨)模式,徹底改變了以往分段責任的局限性。從國內集貨到目的國終端交付,企業只需與怡亞通對接一次,即可享受“一單到底”的全鏈路服務。以某中國汽車出口墨西哥的案例為例,客戶車輛需從連云港啟運,經海運至墨西哥拉薩羅口岸后,再通過鐵路運輸至墨西哥城的門店。整個過程涉及汽運、海運、鐵路三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以及熏蒸、清關、PDI檢測(售前檢測)等增值服務。而且怡亞通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實時追蹤物流狀態,并在海外倉中提供定制化包裝與標簽服務,最終實現30天內完成從工廠到門店的交付,較傳統模式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通關服務的高效與合規性,是怡亞通出海物流的另一大核心競爭力。依托AEO高級認證(全球50多個國家互認),怡亞通的清關團隊憑借近30年的行業經驗,構建起“高效便捷、專業團隊、智能安全”的通關服務體系。公司自研的智能通關系統可與客戶及海關系統對接,實現報關數據的實時同步與精準匹配,將通關申報運作的誤差率控制在極低范圍以內。同時,針對復雜貿易場景(如檢測維修、租賃、退運等),怡亞通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并協助客戶辦理AEO認證、商品歸類預裁定等資質,降低合規風險。例如,某全球領先的顯示面板生產企業在搬遷產線至越南的過程中,怡亞通通過物流+技術雙組合服務,不僅完成設備的拆解、分類與出口包裝,還聯合當地合作伙伴協助客戶規避了一些潛在的進口限制,最終以低于預算10%的成本完成項目交付。
在新能源汽車出海領域,怡亞通更以“1+N全鏈路服務模式”開辟新路徑。公司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出海平臺,整合供應鏈商貿、國際運輸、海外倉配及金融結算服務,覆蓋整車與KD件(散件組裝)兩種出口形式。以東南亞市場為例,客戶通過怡亞通的“倉運貿”一體化服務,可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實現快速清關與本地化交付。平臺還通過AI能效優化技術,動態調整算力資源,降低物流能耗與成本。這一模式不僅幫助車企突破海外市場準入壁壘,更通過本地化倉儲與靈活配送能力,縮短終端用戶的交付周期,提升品牌競爭力。
從案例實踐看,怡亞通的出海物流服務已形成可復制的行業標桿。在深圳某光電企業出口項目中,怡亞通從工廠設備拆裝開始介入,核心部件由原廠工程師操作,非核心部件由技術團隊分類整理,最終通過合規包裝與多式聯運,完成從拆機到交付的全流程服務。這種“物流+技術”的雙驅動模式,不僅解決了非標設備的跨境運輸難題,更通過精準的貨量評估與運輸方案設計,為客戶節省了物流成本。
展望未來,隨著全球供應鏈向區域化、韌性化方向演進,怡亞通的出海物流服務將釋放更大價值。正如怡亞通物流行業副總裁李超在“2025怡亞通供應鏈出海戰略發布會”的大膽暢想——選擇怡亞通物流,暢行全球!怡亞通推出的“一站式端到端服務”模式,正深入整合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與本地化服務資源,助力企業實現從“產品出口”到“品牌出海”、“產業出海”的躍遷。
當中國企業的貨物穿越海洋與大陸,抵達世界各地的終端市場時,背后不僅是供應鏈的效率提升,更是產業鏈價值的全球重構。怡亞通的出海物流戰略正在以“新通路”書寫中國全球化的新篇章——這不是簡單的物流交付,而是一場關于信任、創新與共贏的產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