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的浪潮中,制造業作為能源消耗的主力軍,正面臨著能源成本高企與用能波動較大的雙重挑戰。
據媒體報道,近日山東聊城時風集團綠色能源產業園完成了“源網荷儲云”一體化能源系統建設。該項目由海辰儲能提供定制化電力場景方案與服務支持,其成功落地為制造業企業探索低碳發展提供了可借鑒樣本。
據了解,該項目實現了光伏發電、儲能、用能負荷與數字化管理的深度融合,構建起一個智能高效的能源閉環系統。通過“光伏+儲能+生物質”的協同生產、儲存與調度模式,園區形成了自給自足、低碳高效的能源生態,有效破解了制造業在能源利用方面的難題。
從項目規模來看,其包含108MW光伏電站及100MW/200MWh儲能電站。相關測算數據顯示,該項目預計年發電量可達2.2億度,每年能夠節約標煤4.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碳資產交易收益約1500萬元。這一系列數據充分彰顯了“源網荷儲云”模式在節能減排、降本增效方面的顯著成效。
海辰儲能在定制化電力場景方案與服務支持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眾多成功案例。早在2023年5月,華潤電力鄄城源網儲一體化示范性項目并網儀式在山東菏澤市鄄城縣舉行,海辰儲能作為項目設備的核心供應商,為示范項目的順利建成并網提供助力。
該項目裝機容量100MW/200MWh,是菏澤市首座商業化運行的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也是山東省儲能示范項目和省重點項目。海辰儲能提供的先進儲能電池簇產品,使項目儲能系統具有更好的一致性、長壽命和低能耗,幫助改善電能質量,友好接入電網,為電網安全運行提供可靠保證。
當前,儲能產業正迎來迅猛發展期,但行業競爭也日趨激烈,專利訴訟與價格博弈偶有發生,內卷現象漸顯,給行業持續創新和健康發展帶來嚴峻挑戰。而山東聊城“源網荷儲云”項目的成功落地,恰為破解行業困局提供了重要啟示:儲能行業唯有錨定技術創新核心驅動力,摒棄無序競爭與內耗,將資源集中于技術研發與產品品質提升,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源網荷儲云”一體化模式的成功實踐,不僅為制造業的綠色轉型注入了強大動能,也為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隨著這一綠色能源模式從山東聊城項目向更多行業和區域擴散,將加速推動我國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筑牢能源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