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場關于“十四五”規劃實施成果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詳細披露了我國在過去幾年中海關監管與通關領域的顯著進展。據悉,全國通關一體化機制已全面建立,我國海關年均監管的進出口貨物量躍居全球首位,達到了驚人的52億噸,貨值更是高達41.5萬億元人民幣。
在此期間,海關部門嚴格履行職責,累計查獲了包括涉政、涉槍、涉爆等在內的違禁物品515萬件,有效阻止了這些危險物品流入社會。同時,海關還檢出了70余種傳染病,涉及病例達18萬例,為保障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針對不合格商品,海關共處置了20多萬批次,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
在稅收方面,海關總署透露,過去幾年累計征稅達到了9.7萬億元人民幣,為國家財政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海關部門還嚴厲打擊走私犯罪活動,累計偵辦走私犯罪案件2.3萬起,有效震懾了走私分子,維護了國家經濟安全和法制秩序。
海關總署署長孫梅君在發布會上強調,自“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我國新增和擴大了40個開放口岸,使全國開放口岸總數達到了311個,形成了水陸空立體化、東中西全方位的口岸開放布局。這一布局不僅提升了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也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別是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已成為各地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以不到全國國土面積萬分之二的面積,貢獻了全國五分之一的進出口總值。
在通關便利化方面,“十四五”期間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范圍內實現了“一網通辦”,涵蓋了25大類964項事項,基本覆蓋了跨境貿易的全鏈條和全環節。特別是“智慧旅檢”系統的應用,已覆蓋全國80%的航空口岸,使旅客能夠享受到無感通關、快速通關的便捷服務。海關部門還持續開展了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有效改善了口岸營商環境。
海關總署還展示了在科技應用方面的創新成果。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海關部門不僅提升了監管效率,還大大增強了風險防范能力。這些創新舉措的實施,為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