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北京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署長孫梅君深度剖析了中國海關在“十四五”規劃執行期間,于國際合作與高質量發展兩大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
孫梅君強調,自“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中國海關在國際合作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已與多國簽署了519份合作文件。特別是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貿易聯系顯著增強,2024年雙方貿易總額躍升至22萬億元,占據中國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同時,中國與東盟、拉美、非洲及中亞等新興市場的貿易年均增長率超過10%,與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貿易伙伴關系,躋身前三大貿易伙伴之列。
在國門安全守護方面,海關總署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風險防控體系,確保了國門安全無虞。據孫梅君介紹,“十四五”期間,海關年均監管進出口貨物量達52億噸,貨值高達41.5萬億元,位居世界首位。期間,海關成功查獲515萬件違禁品,檢出70余種傳染病共計18萬例,處置不合格商品超20萬批次,有效攔截了潛在的安全風險。海關在稅收征管與打擊走私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累計征稅9.7萬億元。
為推動通關便利化,海關總署依托制度創新與科技賦能,加速了智慧海關的建設進程。目前,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貿易往來的數字橋梁,涵蓋了25大類964項服務事項,實現了跨境貿易全鏈條、全環節的“一網通辦”。同時,“智慧旅檢”系統在80%的航空口岸投入使用,極大地提升了旅客通關效率。
在開放通道與平臺建設方面,“十四五”以來,中國新增和擴大了40個開放口岸,總數增至311個,形成了水陸空立體、東中西協同的口岸開放格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實現了從點到面的轉型升級,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成為對外開放的新引擎,雖然面積僅占全國國土面積的極小部分,卻貢獻了全國五分之一的進出口總值。
在促進高質量發展層面,海關總署創新了跨境電商、海外倉及“保稅+”等新業態監管模式,有力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加速了外貿新動能的培育,確保了產供鏈的安全穩定。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總額達到43.8萬億元,連續八年領跑全球。今年前七個月,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3.5%,其中出口增長7.3%,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與活力。
在國際合作領域,中國海關堅定捍衛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單邊主義和霸凌行為,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網絡,貿易多元化戰略取得顯著成效。孫梅君表示,中國將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合作,大幅提升貿易安全與便利化水平,推動雙方貿易關系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