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裕流動性的推動下,大A市場呈現出全面上漲的態勢,上證指數逼近3900點,漲幅達到1.51%,而創業板更是以3.00%的漲幅引領市場,兩市成交額史無前例地突破了三萬億元大關。
市場領漲格局出現了新的變化,不再局限于上周的科技雙雄——AI與芯片板塊,而是擴展為四大核心板塊齊頭并進:
首先,以英偉達為領頭羊的AI出口鏈板塊表現搶眼;
其次,deepseek帶動的AI自主鏈板塊也備受矚目;
再者,受益于通脹的小金屬、貴金屬及有色金屬板塊表現不俗;
最后,受政策利好影響,地產、消費及反內卷板塊同樣表現出色。
在這四大板塊中,AI出口鏈與通脹金屬鏈的表現尤為突出,漲停個股頻現。相比之下,AI自主鏈與政策鏈的表現稍顯遜色,AI自主鏈甚至出現了回落跡象,中芯國際與寒武紀的股價波動加劇。
AI自主鏈與政策鏈的弱勢表現,歸根結底在于其內在邏輯不夠堅實,更多依賴于市場預期與情緒驅動,因此上漲動能難以持久。以AI自主鏈為例,上周因deepseek的官方消息而情緒高漲,導致多只個股漲停,但這種情緒化的上漲難以持續,因為國產芯片領域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業績也未大規模釋放。
與此同時,網絡上關于寒武紀的討論也異常激烈,各種觀點分歧嚴重。有傳聞稱寒武紀有望獲得字節跳動國產芯片采購的大額份額,從而實現營收與利潤的大幅增長,但這種未經證實的消息反而令人心生疑慮。
政策鏈同樣面臨類似問題。地產、消費、光伏風電等板塊因上海新出臺的房地產政策而獲得資金關注,但該政策對地產行業及相關板塊的利好程度及持續性仍有待觀察。在沒有實質性業績反轉之前,資金往往難以形成長期信心。
相比之下,通脹板塊與AI出口鏈因業績持續增長而備受資金青睞。盡管股價已大幅上漲,估值也相對較高,但資金對這兩個板塊的押注信心依然堅定。業績始終是股市的核心驅動力,即使流動性驅動的牛市也不例外。當其他板塊受到利好消息刺激時,資金可能會短暫流入,但一旦利好消退,資金仍將回歸業績強勁的板塊。
以AI出口鏈為例,多家龍頭企業的股價與業績呈現出正相關關系。如仕佳光子、新易盛、中際旭創等企業,其凈利潤大幅增長的同時,股價也實現了飆升。光模塊行業整體業績表現優于PCB行業,主要得益于其更高的技術門檻與毛利率。
在流動性充裕的牛市中,業績始終是決定板塊走勢的關鍵因素。盡管市場情緒與政策利好會對短期走勢產生影響,但長期來看,只有業績持續增長才能支撐股價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