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初,互聯網巨頭的集體涌入,打亂了社區團購賽道的發展節奏,行業從“拼創新”、“拼執行”轉向了“拼資本”、“拼補貼”,社區團購一度陷入非理性競爭階段。十薈團作為社區團購先行者,一封內部信劍指行業亂象,在關鍵時期勇挑千斤重擔,呼吁行業回歸理性,回歸到“拼基本功”、“拼健康有序的精細化運營”的較量。在社區團購下半場,十薈團積極承擔起頭部企業表率作用,率先進行自我革新,全面升級業務。
回到基本功較量
社區零售的起伏變化不是孤例。近年來,中國商業中許多to C的細分賽道,都經歷了一個上半場興起、蓬勃、過熱,隨后震蕩、洗牌,進入到下半場平穩發展的過程,比如網約車、和更早一些的O2O等等。
這種賽道發展歷程的相似是由幾個原因共同導致的。
一方面,中國人口多,消費市場體量大,to C賽道的理論天花板非常高;另一方面,中國在消費互聯網應用以及投融資環境上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技術和資本上能夠迅速催熟新生業態;在此基礎上,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發展并不均衡,高線城市、低線城市以及更加下沉的縣域、鄉鎮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產業基礎和消費習慣。
劉強東在多年前接受央視財經專訪時講到,給企業一千個億,搭建一套覆蓋全國五百個城市的物流體系,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就是有一萬個億,也得要這么長時間”。
原因很簡單,人員的招募、培訓,各項標準的建立,包括開發出一套可行好用的后臺系統等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運營實踐和know-how積累,不是光有錢就能解決的,錢太多甚至還會產生反面作用。
再來看社區團購這樣一種“必做于細”的零售業態,也就不難理解其正處在一個需要比拼“基本功”,比拼精細化運營的能力的轉折節點上。
十薈團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樣本。在 2019 年疫情發生之前社區團購領域就已經陸續有一些企業掉隊離場,而十薈團憑借深入精準的團長運營以及供應鏈管理,保持了穩健的增長節奏,并且還在 2020 年實現了正利潤率,跑通了UE模型。
和來勢洶洶、家境殷實的“大廠”業務相比,創業企業做社區團購往往需要更仔細的保護現金流,并深耕供應鏈效率,這是十薈團作為頭部創企的特點,也是其優勢所在。
十薈團選擇在當前時點對供應鏈能力、區域倉配、團長運營等多個方面進行業務升級,既是對新階段趨勢的主動謀變,同時作為頭部平臺,十薈團也是在試圖帶動行業建設起健康有序的生態。
價值回歸的“下半場”,不會很快結束
社區團購直接與老百姓的日常消費掛鉤,牽連著十萬億量級的消費品市場,并且服務最終在本地交付,因此,社區團購的最終格局必然不會是一家獨大。
從運營模式上看,社區團購在上游涉及到商戶連接,商品的儲存周轉、以及分揀挑選等環節,下游則依靠“團長”作為分發節點,觸達社區用戶,同時還有數字技術貫穿整個流程。
作為長鏈條、多節點、大規模的薄利生意, 社區零售的下半場必然將會是長期工程。
從陳郢的內部信看,十薈團接下來將采取幾項具體的業務動作來將“價值回歸”落到實處。在運營方面,十薈團將與阿里MMC在部分地區進行區域整合,在運營方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團隊協作,探索社區團購業態,為用戶帶來更優質、便捷的服務體驗;供應鏈端,包括阿里生態在內的各類合作伙伴的深度接入將幫助十薈團打通更多高品質生鮮、日化百貨供給資源,為用戶升級商品盤,提升十薈團的供應鏈能力;此外針對部分效率較低的業務區域,十薈團也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下半場考驗的不再是跑馬圈地的規模和速度,而更多是如何真正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回到零售商業的本質。
在未來,十薈團將聚焦用戶需求,強調長期價值,致力于以實際行動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便捷、健康的新零售服務,助力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同時,十薈團還將承擔起行業頭部企業的社會責任,引領行業在符合國家政策的監管框架下有序發展,克服行業“眼前之危”,贏得社區團購的“未來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