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汽車行業內的混動和增程技術呈現出一股追求超長續航的風潮,最新的綜合續航記錄已高達2500公里。在小鵬汽車的最新科技日上,CEO何小鵬展示了增程技術等五大創新,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其增程技術。該技術通過混合碳化硅同軸電驅系統和全平臺800V高壓技術,實現了純電續航430公里,綜合續航最高可達1400公里的突破。
然而,在實際用車生活中,消費者對于混動車型的超長續航是否真正需要,引發了不少討論。雖然超長續航在技術上是一個顯著的進步,但它是否是消費者購買決策中的核心要素,仍值得商榷。一些分析指出,超長續航可能更多是作為車企的一種營銷手段,而非真正解決用戶痛點的關鍵。
當前,各家車企在混動技術上的優化主要集中在動力傳遞路徑、用車工況的改進,以及發動機熱效率、電機效率和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盡管如此,插電混動技術的本質仍是因純電動車續航里程不足而依靠燃油動力作為補充。
在車企爭相展示超長續航能力的同時,消費者更關心的可能是實際的用車成本和體驗。例如,一些車企熱衷于展示百公里油耗和發動機熱效率,但這些數據是否真正反映了消費者的需求,還是僅僅為了滿足車企自身的傳播需求,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隨著混動和增程技術的不斷發展,電池的續航問題也逐漸凸顯。一些新技術,如寧德時代的驍遙鈉離子電池,正試圖解決這一問題。然而,增加電池容量以提升續航的同時,也會帶來車輛重量的增加,進而影響能耗水平和駕駛體驗。
因此,對于車企而言,與其過分追求續航數字的突破,不如更多地關注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如解決純電續航虛標等問題,以真實、可靠的數據贏得消費者的信任。畢竟,為消費者提供有保障的用車體驗,切實提升用車便利性和經濟性,才是技術發展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