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微果醬(ID:wjam123456),作者:陳出木,授權轉載發布。
晨光的傳奇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發跡,面對近年的新消費浪潮,它開始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盡管新業務近三年已經累計虧損超7500萬元,但晨光仍然認為自己是“實用美學倡導者”。不過,一直在出盲盒、搞聯名路上狂奔的晨光,還能好好賣筆嗎?
“媽,我想買這些......”
“不行,你只能買一個,我們來之前說好了的。”
“可是,這幾個都很好看,是一個系列的!”
“不行,家里已經有多少了,你自己不清楚嗎?”
這是果醬妹在九木雜物社買單時,聽到的一對母女的對話。女兒拎著一籃子東西,母親堅持不付款,最終被收銀員勸說到旁邊,女兒還盯著籃子猶豫不決。
那籃子里不是汽車公仔奧特曼,而是好幾支晨光和Nanci聯名的盲盒筆,名曰“林深不知處”。
而果醬妹買單后看到墻上的字,才發現原來九木雜物社是晨光開的。
所以,晨光的發展早就不靠賣筆了?
01
從鄉野到上市,晨光步步為營
晨光的官網上掛著創始人陳湖雄的照片,并寫著,“在汕頭谷饒鎮橫山村的兩間小平房,晨光文具邁出了創業第一步。”
陳湖雄在這個行業的前十年,從文具推銷員一路做到批發商、總代理商。1999年,摸爬滾打十年的陳湖雄在上海創立晨光,拉開了行業傳奇的序幕。
但在晨光之前,真彩等前輩已經在小商店盤亙許久,要突圍必須有奇招。于是,晨光決定給學校周圍的小商店免費更換招牌,讓他們將晨光產品擺在顯眼位置售賣,而這些門店也在后來逐漸變成晨光專賣店。這個做法在晨光接下來的發展歷程中,可謂是奠基之舉。
就這樣,在擴張的過程中,晨光一邊和新華書店等合作,讓自己的產品在書店內售賣;一邊包圍學校周邊,密集發展。在那個電子書、電商都還是稀罕貨的年代,哪家沒有在晨光買過文具,品牌終于成了。截至2020年末,晨光在全國擁有了超8萬家零售終端。
2008年,晨光在文具行業率先啟動“連鎖加盟”項目,原來的“樣板店”開始過渡到加盟店;2015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登陸滬市A股......至今年7月,晨光公布2021半年度報告,營收76.86億元,同比增長61.43%,市值超700億,成為毋庸置疑的文具行業龍頭老大。
晨光官網2021半年度報告圖解
但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無紙化已經成為大趨勢,零售文具的收益天花板越來越低。所以晨光又開始琢磨,怎么才能把東西賣給更多的人,而不僅限于學生群體呢?
九木雜物社應時而生,官方給的定位是“中高端文創雜貨零售品牌”。從這一步開始,晨光不想再只靠賣文具賺錢了。
02
從小賣部到雜物社,晨光正在虧損
你以為的晨光是這樣的小賣部:
其實晨光已經是這樣的雜物社:
從街邊小店,到在商場擁有幾家店面,晨光仿佛“出息”了,但賺錢了嗎?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九木雜物社連續三年虧損,累計虧損超7500萬元,晨光的營收還是靠傳統業務扛。顯然,現階段的九木雜物社并不賺錢。
明明是迎合年輕消費者,怎么反而不賺錢呢?如果簡單粗暴的歸結,或許主要原因還是其在“實用而美”上的顧此失彼。
晨光給九木雜物社商品的定位是“文創文具”,看著貨架上花里胡哨的文具包裝,果醬妹想起了年輕時被“明曉溪”主題文具支配的恐懼,那時候以集齊各種花色的附著青春疼痛字句的筆芯包裝為榮,“米菲兔”系列更是人手必備。
當年IP這個概念還不火的時候,晨光就已經有了這個意識,足見包裝確實是拿手好戲。
在九木雜物社里,聯名商品無處不在,mong mong、Nanci、海賊王、名偵探柯南、LuLu豬......放眼全是熱門IP。
標榜“文創”屬性的九木雜物社也沒有錯過近年大火的盲盒。
在這個“萬物皆可盲盒”的時代,九木雜物社把文具盲盒玩出了圈。其中,文章開頭提到的,和Rolife旗下Nanci聯名的“林深不知處”系列,自2020年4月推出以來,在迭代多次之后仍能在貨架留存。
賣單枝筆不符合晨光的野心,所以“文具盲袋”也給安排了,一般一個袋里有四五種文具,價格在20元前后,客單價噌噌噌就上去了。
除了文具盲盒,九木雜物社還瞄準了當下年輕人的“玄學”心理。考試、戀愛,誰不想有好運氣,再加上近幾年的“御守”熱潮風靡,貨架上的“幸運”手鏈、徽章,甚至祈愿筆,比比皆是。
但盡管自己售賣了這么多“幸運”玩意,卻似乎沒有給九木雜物社帶來足夠的好運。果醬妹在逛店的過程中,發現不少年輕人或者家長帶著孩子會進來看一看,但實際買單的人寥寥。
細究原因,實際上也很好理解。
首先,價格的高昂讓人望而卻步。以中性筆為例,店內大部分的中性筆價格在5~8元,但也不乏接近20元的筆。一杯奶茶的價格,看似不難負擔,但筆對于其受眾來說,屬于高消耗品,就算一周只是用完一支筆,一個月下來光筆的支出就要接近百元。
再看盲盒的價錢,沒有聯名IP的盲盒尚且在25元左右,有IP聯名的盲盒,分分鐘突破60大關。
比如這款“大桔大利”,單個盲盒24元,抱盒價能超過200元。
其次,晨光質量飄忽不定。江湖傳言,用晨光筆,就和開盲盒一樣,你永遠不知道打開的這支筆能不能寫出水來,又會在哪個時刻突然斷墨,萬一是大考,痛罵晨光可能也來不及了。
去年,晨光筆在知乎因為質量問題被噴上熱搜榜,引起廣泛關注。
打開微博,搜索“晨光筆”的關鍵詞,能聽取吐槽聲一片。
綜上所述,九木雜物社的虧損,除了其高端精品文具路線可能仍未被更廣泛的消費者認可之外,還應該歸咎于產品本身,價格不夠親民,質量也存在槽點,店門口掛著的“實用美學倡導者”只是空話。
雖然晨光是陪伴我們長大的國民品牌,但消費者的體驗感才是最重要的口碑體現,如果沒有做好自己的品控,包裝美則美矣,廣大消費者并不會買單。而實際上,賣得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