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2010
  • 待審:74
  • 小程序:12
  • 文章:1158077
  • 會員:789

【ITBEAR】

H公司:有錢,不一定能造好車

員工:智能研究院錢總,整車研究院李工

H公司是一家房地產入局的新造車企業。

當年H公司老板的一句“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拉開了H公司造車的序幕,誕生了新的H汽車品牌。

從始至終,H公司造車就不被業內看好,畢竟房地產的玩法,完全不適合嚴謹的汽車行業。H公司用3年的時間,印證了這一點。

錢總曾經是H公司智能研究院的一位總監,也是H汽車的早期員工。李工是在整車研究院待過一年的工程師。

錢總:“一開始,我們覺得H公司投了這么多錢,不計成本,可能真的能成,但后來發生的一些事,讓我們徹底失去信心。”

李工:“H公司的路子太野了,完全沒有對進入新行業的敬畏,也不尊重技術和客觀規律。”曾經在整車研究院待過一年的李工憤憤而談。

錢總:“完全同意,雖然智能院和整車院的研發方向不一樣,但同屬于研發部門,我們看到的事情應該差不多。H公司確實路子太野,記得2020年規劃一個大型試驗中心,這個實驗中心是地產派過來的研發管理部門人員在主導,我們各部門提需求,配合完成。當時我這邊的幾位員工花了大量時間去研究試驗設備,規劃試驗室布局,房間尺寸精確到了厘米級,結果提交上去的方案,在匯總當天直接被改掉了,也沒通知我們,理由是數據不統一,領導不喜歡。但是這么一來,這套方案就完全成了擺設,毫無意義。”

李工:“錢總說的我深有體會,一群完全不懂技術的人在做決策,全憑自己的喜好,完全不聽專業人士的意見,能做好才怪。我們當時做底盤設計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情況,居然讓我們在沒有確切參數和數據的情況下,隨便更改底盤的硬點位置,甚至不做驗證,我都擔心量產以后底盤散架。線束布置方案和整車布置方案,也是比較隨意地改來改去,就像過家家一樣。”

錢總:“不敬畏技術就算了,凡事只為討好老板,也是致命傷。所有項目匯報,高層首先想的都是怎么讓老板開心,怎么去忽悠老板,初衷就不是為了推進項目,推進量產。”

李工:“是啊,讓老板滿意雖然重要,但是H公司確實過分了。我曾經在電梯里聽到幾位高管在討論,下午的會議如何統一說辭,繼續讓老板投錢。其實那個項目我有參與,當時問題已經非常大了,H汽車業務的中高層領導都知道,但就是不讓老板知道。”

錢總:“李工說的這些,其實也反映當時H公司整體是沒有規劃的,而且很多領導德不配位。說回那個大型試驗中心的項目,一開始我去問項目牽頭人預算多少,得到的答復居然是沒有預算,想怎么弄怎么弄,我都驚呆了。”

李工:“領導德不配位,我也深有感觸。2021年初有個非常著急的項目,基本上過年都在加班加點,我們找了幾家業內的知名供應商,多方配合,想要趕時間完成交付。結果,主管的領導一直不決策,我們每天都在匯報,他完全不給任何指示,也不說方案哪里好或者不好,只會讓我們繼續找供應商,把行業所有的供應商都找過來,打合方案。于是我們找遍了行業50多家供應商,最后的結果就是直到項目deadline前一天,項目團隊還在打合方案,因為那個領導從不對方案作決策,我們沒法開工干活。”

錢總:“你們那個項目我聽過,那個領導其實完全不懂這個項目,但是又想顯得自己很懂,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結果。”

李工:“我覺得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用地產的那一套方法,來管理汽車業務。比如當時我們要建測試團隊,地產出身的HR居然問我們為什么要招測試,供應商交付不就行了嗎,最后甲方驗收一下,簽個字就可以。我都無語了。”

錢總:“是的,對員工的管理也像地產一樣。比如當時我們員工出差是不讓打車的,必須公共交通,要和地產售樓處的人保持一致。但是我們有時候會外地考察、開會,時間都很趕,怎么可能完全公交地鐵,費時又費力。后來我們都不愿意出差了,能不去就不去,項目多多少少也受到影響了。”

李工:“說句公道話,當時老板的理念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把H公司建的小區的物業服務和H公司的汽車業務綁定,類似于買H汽車送車位之類,也有點生態的感覺了。可惜地產的人滲透太多,對汽車業務干預太大,后來H公司的資金暴雷了,汽車業務沒有錢,當然也就解散了。”

從錢總和李工的對話中,不難發現,H公司最終失敗,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用簡單粗暴的房地產行業思路,來干涉存在技術壁壘和一般規律的汽車業務,而且中高層領導的問題很大。即使H公司資金不暴雷,估計汽車業務也難以久遠。

A公司:新勢力不能只是公司新

員工:市場部周經理,技術中心吳經理

A公司作為國內成立較早的造車新勢力,擁有來自汽車產業內的多位資深高管,一度被認為是比較靠譜的造車新勢力之一,可惜已成昨日黃花。

周經理是早期加入A公司的員工,在市場部帶隊負責市場推廣的業務。

周經理:“其實A公司一開始還是不錯的,從上到下都是車企出來的人在做,而且早期從穩定的合資車企跳出來的人,都是真正想做事的,大家合作的比較通暢,項目節奏也挺不錯。”

吳經理:“我加入A公司比較晚,是2022年才去的,那時候公司剛經歷一輪新的融資和團隊重組,本以為能大干一場,沒想到一年不到就黃了。誰能想到新進來的30個億,居然是違法的呢?”

周經理:“老吳說的是2022年新董事長引入的投資。其實那會本來要引入另一個大的資方,雙方都談好價格了,但是一位原來的股東臨時憑優先認購權,成為新董事長了。”

吳經理:“是啊,其實如果引入大資方,公司估計還能堅持下去,新董事長的融資一年不到就涉嫌違法,人都跑國外去了,公司當然就沒錢了。”

周經理:“融資的事情只是導火索,你想想,A公司都成立好幾年了,為什么一直沒起色?我算是老員工了,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沒想明白,車要做成什么樣,特色亮點在哪里。”

吳經理:“同意老周的看法,公司的車型競爭力不強,沒有吸引消費者的點。你看市面上賣得好的新勢力車型,要么主打科技,要么主打體驗,或者以低價作為優勢也行啊,A公司的車就是什么都沒有,讓人沒有購買欲望。”

周經理:“A公司的開局真的不錯,早早就打開了歐洲市場,但車型本身沒有優勢,導致銷量一直低迷。”

吳經理:“就是感覺什么都做了,從市場調研到量產交付,每個環節做得都挺完整,但最終結果并不理想。我覺得問題主要出在一開始的車型定位和定義,不是很符合市場和用戶的喜好。”

周經理:“A公司的問題可能也是傳統車企高管創業的通病,高層的思想太傳統,不適應新市場的打法,不像蔚小理那樣有自己的亮點和推廣方案。”

吳經理:“其實A公司的員工福利和團隊氛圍還挺好的,太可惜了。”

周經理:“是啊,老板對員工還是挺不錯的。薪資待遇高于平均水平,也不會讓員工無效地加班內卷,允許員工下午茶。說真的,現在汽車行業這樣的公司已經非常難得了。”

吳經理:“即使最后資金鏈緊張的時候,公司還堅持給員工繳納補充公積金。讓我印象深刻的是,A公司對于加班,真的是完全按項目需要,并且給足了福利。在需要加班的時候,會征求員工意見,并且嚴格按勞動法執行節假日3倍工資,我記得前年的中秋和國慶前三天,有同事去公司加班,4天拿了12天的工資,真讓人眼紅。”

周經理:“是的,在不需要加班的時候,從不會要求員工待在公司耗時間,工作日我們下班時間基本都在8點前,現在汽車行業有幾家公司能做到呢?而且公司的團隊氛圍挺好的,基本沒有勾心斗角、爭權奪利的事情,起碼我們部門,大家都關系融洽,經常一起周末聚會,現在想想還挺懷念的。”

不過,A公司是筆者聽到過的,為數不多的,讓員工對福利和公司氛圍滿意的公司,尤其是在行業內卷,打工人怨聲載道的當下。希望這樣的公司可以多一點,讓行業不要繼續卷下去,讓員工滿意度能整體提高一些。

D公司:昔日王者,也要順應市場

員工:采購部經理趙經理,資深研發工程師孫工

D公司是一家業內知名的大型合資車企,如果在十年前,有人說D公司的車賣不出去,可能會被當作異類和笑柄。如今事實擺在眼前,讓人嘆息世事變化無常。

D公司曾經締造了多款神車,每一款車都曾經叱咤風云,可惜后期乏力,D公司再也沒能推出一款現象級的車型。

孫工作為產品研發部門的資深元老,經歷了D公司從巔峰一路下坡。趙經理是采購部門的經理級員工,作為團隊的leader,自然也承受了更多的壓力。

孫工:“其實早在2015年我們就能看出一些征兆。作為合資車企,國內股東方一直希望能增強對公司的控制,尤其是對車型產品的控制力度,也作了很多努力,比如國產化,比如爭取更多的技術方案話語權。”

趙經理:“可能技術部門的感受沒那么深,我們采購部門是明顯能感覺到。自從2015年以后,降本增效活動就轟轟烈烈地開始了,以前很少有這么大力度的降本行為。采購作為公司花錢的直接部門,當然也承擔更多降本的任務。以前D公司財大氣粗,供應商對我們都畢恭畢敬,自從開始降本,壓供應商價格,我們甲方的感覺越來越沒有了。”

孫工:“不止你們,我們研發部門也是,供應商都使喚不動了,跟我說現在公司要他們年降5個點,連續降5年,甚至還墊資做項目,供應商都不想接公司的項目了。其實公司想要降低成本,增加國產化比例,初衷是好的,但方式不太對,大刀闊斧不一定適合這種老牌企業。”

趙經理:“其實很多問題一直存在,只是以前公司的效益好,問題都被掩蓋了。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孫工:“我十幾年前一畢業就進入公司了,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人浮于事。我發現在研發部門,挺多員工的專業能力其實一般,對基礎知識一知半解,但每天就是看起來很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項目上的事情也解決不了。”

趙經理:“你這個情況在采購部也有,有些人連基本的供應商能力評比和議價能力都欠缺,他們全靠公司這塊金字招牌吃紅利,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供應商都幫你完成了。但是降本力度一大,供應商不伺候了,很多人就發現工作難做了。”

孫工:“其實還是舊的觀念在作祟,躺在功勞簿上很多年,不思進取也正常,畢竟人的本性是懶惰的,我想這也是公司不能適應如今激烈市場競爭的原因。”

趙經理:“反正公司的員工很容易產生一種莫名的自信,包括高層領導也一樣。記得在最早的電動車型項目剛啟動的時候,我們團隊參與了方案的評議,我看到了完整的車型規劃定義,說實話并不覺得公司的電動車型會有多大優勢。”

孫工:“我們研發很多人也不覺得自家的電動車會大賣,畢竟當時特斯拉、蔚來都已經火起來了,國內的其他電動車企也都有自己的車型產品,而公司當時的電動車型無論是續航還是體驗,都沒有什么亮點,憑什么認為它能成為暢銷車型呢?”

趙經理:“據說當時公司有些高層領導是這么想的:國內這些所謂新勢力造車也就是玩玩,等我們公司出電動車,肯定消費者搶著買,畢竟是D公司的車型。”

孫工:“其實還是舊觀念導致的莫名自信,時代變了,市場已經從技術導向轉成用戶導向,我們公司沒跟得上時代,所以落伍也是必然的。其實挺可惜的,畢竟公司車型的品質還是有保障的,別的不說,在D公司習以為常的新車型十萬公里耐久測試,我看現在市面上的廠商,能嚴格完成的非常少。”

趙經理:“是啊,說白了還是沒能及時適應市場的變化,一直在吃老本,現在市場產品迭代這么快,行業這么卷,想靠一兩款車通吃,已經不可能了。”

看來,D公司的問題由來已久,從趙經理和孫工的對話中不難發現,人浮于事,觀念陳舊,脫離市場,導致車型產品缺乏亮點,丟掉了用戶,是導致銷量嚴重下滑的內在原因,是隱藏在冰山下的關鍵因素。

在D公司輝煌的時候,這些問題的影響可以被忽略,但面對如今市場上形形色色的競爭對手,這些問題是致命的。

對于D公司來說,如果一堆歷史遺留的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再現昔日輝煌。

Z公司:對客戶和員工都缺少尊重

員工:研發部陳工,人事部鄭經理

Z公司是一家智能駕駛的算法公司,趕上了智能駕駛的風口,專注于低速的智駕算法,比如自動泊車。筆者關注到Z公司,源于去年業內一家媒體平臺的一篇曝光文,以及知乎的一篇員工爆料貼。出于對其內容離譜程度的質疑,筆者請到了兩位曾在Z公司工作過1年多的業內人。

“這家公司簡直是奇葩,我到現在都佩服自己能在那里待1年多。”陳工,作為Z公司研發部的一員,似乎有很多話要說。

“我也待了1年多,我作為HR都看不下去了,真不知道你們研發的人怎么能待這么久。”鄭經理是我們遇到的,罕見作為HR來吐槽公司的員工。

陳工:“先不說對員工的一堆事情,就說Z公司5年都沒量產交付,拿了幾個大車廠的項目,一個也沒做完,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鄭經理:“是啊,我作為HR不太懂技術和具體項目,但是我看老板一直在辦公室和會議室待著,幾乎不出去談客戶,就很奇怪。”

陳工:“老板自視甚高,那些主機廠客戶,他一個都看不上,天天在我們面前罵客戶,怎么可能去見客戶。”

鄭經理:“也是,畢竟他認為自己是天生的老板。”

陳工:“其實Z公司開局挺好的,2019年那會國內對智能駕駛還沒弄明白呢,Z公司已經靠著從老板前東家拿到的資源,開始做低速泊車,也確實吸引了一波關注。我記得到2021年底,Z公司已經拿了國內3家主機廠的量產訂單,并且出貨量都不低,現在看來簡直是優質項目。”

鄭經理:“這些項目應該需要不少人吧,你們研發那30多個人夠嗎?也沒聽說讓我們大量招人啊。”

陳工:“所以最后沒交付啊,做到一半人家不讓我們做了。老板說主機廠又不懂,隨便做做就行了,雖然投入了幾乎所有資源,但也沒想著完全交付,不然誰敢拍胸脯保證自己能3個月量產AVP啊。”

鄭經理:“APA好像也沒做好,我怎么經常聽說測試車在哪哪哪撞了。”

陳工:“那是因為他們讓沒有駕照沒開過車的去測試,不撞才怪了。這都不算什么,你知道早期Z公司號稱自己SLAM做得很好,并且到處用DEMO去接項目嗎?其實地圖根本不是實時SLAM的,是提前一天去客戶的場地把數據采集好,連夜標注,趕工出來的。反正一個停車場就那么大,一晚上足夠了。”

鄭經理:“那你們研發的人就愿意這樣通宵干活嗎?我記得Z公司是沒有加班費的。”

陳工:“不愿意也不行啊,通宵算什么,我們每天都要被留到半夜。其實也沒關系,真能做出來成績也行,關鍵是Z公司的東西實在是沒什么技術含量,關鍵代碼都是不是原創的,又不懂得量產,我們在那加班完全是浪費時間。”

鄭經理:“聽說你們研發的人說老板天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自嗨,YY自己多么偉大,拿到了這么多的項目訂單,又養活了這么多員工。”

陳工:“他還養活員工,他不是希望員工免費上班嗎?我記得老板的名言就是,員工來公司得到了培養,所以不僅不應該拿工資,還應該交學費。”

鄭經理:“哎,這種老板,我作為HR都看不下去,一開始其實都在暗示你們不要來Z公司,但你們很多人都沒聽懂我的暗示。”

陳工:“反正技術這邊有能力的人都走了,記得有些行業大牛,一開始被忽悠過來了,半天不到就走了,勞動合同都沒簽。”

鄭經理:“所以Z公司做不好項目,留不住人啊,畢竟有這么神奇的公司和奇葩的老板,哦還有COO也挺奇葩的,很多事情簡直毀三觀。”

陳工:“COO,我打交道不多,但聽說她總說員工眼里沒有光,所以不是好員工。”

鄭經理:“以我多年HR的經驗,對Z公司的總結就是,沒有技術全靠忽悠,對員工沒有關懷只有PUA,最終完不成項目留不住員工。”

陳工和鄭經理的對話,著實讓筆者開了眼界,沒想到網上看到的段子,真實地發生著。Z公司算是抓住了風口,但對客戶和員工都沒有最基本的尊重,所以一把好牌打得稀爛,也在意料之中。

L公司:急功近利加缺少底線,難以長久

員工:研發部門馮總,王經理

L公司是一家從事傳統車載業務的供應商,2年前開始布局智能座艙業務。

馮總和王經理都是在L公司剛開展智能座艙業務時加入的,算是公司智能座艙板塊的元老了。

“我現在都羞于和行業內的朋友說自己在L公司,一般都說自己在一家Tier 1。”馮總作為研發部門的總監,已經開始打算離開L公司。

與馮總不同,王經理原本是L公司傳統車載部門的員工,自己申請調到智能座艙部門。“我現在特別后悔過來,這邊的新領導簡直瞎搞。L公司原本有一套完善的流程體系,但智能座艙部門的新領導是社招過來的,完全按自己的意愿來,甚至和公司流程對著干,項目能做成才怪。”

馮總:“其實新來的領導不嚴格按流程辦事也正常,但問題是這邊的領導實在是毫無流程體系的概念,不知道之前是在哪個小作坊過來的,感覺是完全沒在正規公司待過。”

王經理:“不按公司流程也就算了,還指示我們造假。今年年初有一家主機廠,不相信L公司能在剛布局的情況下,就已經完成量產項目,讓我們提供佐證。那當然是提供不出來,因為實際上還沒有量產項目,全是部門的高層領導和別人吹牛,結果牛吹大了。然后領導讓我們想辦法提供一些并不存在的文件和聊天記錄,發給客戶看,但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馮總:“也讓我們做過類似的事情,當時我就拒絕了,堅決不讓團隊的人干這種事,當然也被批了一頓,說我太呆板。”

王經理:“L公司太急功近利了。本身就是需要技術積淀的領域,公司居然想要兩年就有大額利潤,現在行業這么卷,怎么可能嘛。”

馮總:“目標定的高,說明公司高層對新業務抱有期望,只是難度太大,關鍵是投入也不多,都兩年多了,研發團隊才幾十個人,對外號稱自己什么都能做,想想也不可能。”

王經理:“馮總說出了另一個問題,對外忽悠的成分太大。實際上只有兩三個量產訂單,都還沒有交付,在外宣稱自己和國內多家大型主機廠都有量產合作;實際上團隊就幾十個人,對外說有200多人。”

馮總:“王經理說的還不是最離譜的,我知道公司最擅長的是從A公司去花錢借用一套設備,然后拿到B客戶展示,說是自己做的。其實吧,如果你能做到80分,宣稱自己是90分水平,屬于正常營銷;但如果只有40分的水平,到處說自己是100分,就太過分了。”

王經理:“而且L公司的一些中高層領導有點吹牛不打草稿,都沒經過考慮,經常被客戶一眼看穿漏洞。”

馮總:“如果能把吹的牛實現也算厲害,但領導只管吹牛,不管落地,既不決策,也不推動項目進展,項目的問題和風險全讓員工承擔,都已經逼走好幾個有能力有激情的員工了。這樣下去,遲早完蛋。”

馮總和王經理的對話,讓旁聽的筆者見識到了一些光鮮亮麗背后的實際情況,急功近利和滿嘴跑火車,缺少的是商業信譽,習慣性造假,缺少的是做生意的底線。

S公司:高層內斗,止步不前

員工:研發部門韓經理,楊工

S公司是國內某大型汽車集團的子公司,屬于國有企業,定位是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已經成立超過5年。

可惜的是,背靠國有資金,在大筆投入的情況下,至今卻少有訂單,僅有的項目也都是集團內部主機廠在內部消化。

“S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其實行業內還是比較看好的,畢竟不缺錢,而且舍得投入,也高薪招聘了一批人。”韓經理是S公司的元老,早期從集團內部其他公司申請調入S公司。

“是啊,當時我們在其他公司,都挺想加入S公司,工資高、資源多,覺得前景很不錯。”楊工是中途通過社招,進入到S公司的業內專家。

韓經理:“也就剛成立的時候風光了一陣,后來在行業內越來越沒有存在感了。產品沒有競爭力,一直沒拿到集團以外的項目,再加上各種內耗,能夠明顯看出來,公司一直在走下坡路。”

楊工:“韓經理說的這些,是有因果關系的。因就是內耗,果就是沒有好的產品,沒有項目。”

韓經理:“是的,完全同意。感覺公司的重點不在于做好產品,推出好的解決方案,而是逐漸淪為高層內斗的戰場。派系斗爭太厲害了,從上到下,除了基層員工的心思在做事,高層和中層領導的心思,大多都在搞人事斗爭,而不是把項目做好。”

楊工:“我其實加入S公司時間不是很久,3年不到吧,經常聽說誰誰誰被搞走了,下面的團隊都散了。人心惶惶,員工也很難集中精力干活,尤其是不敢在公司內部分享項目成果,不然可能就被摘了桃子。”

韓經理:“楊工說的是S公司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新項目成了領導爭權奪利的工具,怎么可能做好呢?據我所知,每當一個領導上位成功,那原有的團隊核心成員就全部換掉,自然,所有的研究內容都要推倒重來。所以,S公司雖然已經成立了超過5年,但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楊工:“我還記得兩年前,公司新上位一個總監,然后下面的算法負責人、地圖負責人、產品負責人,全部換人了,之前的成果約等于沒有,也要重新再來一遍。”

韓經理:“雖然說是員工主動辭職,但其實也是被迫無奈,待不下去了,新領導會各種惡心你。就算你心里素質強大,能待下去,新領導也會讓人事辭退你。”

楊工:“是的,我已經目睹了很多同事的遭遇,其實我自己最近也有些擔心,因為我的領導最近有些地位不保的趨勢。算了,多想無益,走一步看一步吧。”

韓經理:“說起來,我能一直待下去,主要是因為在集團很多年了,相對來說認識的領導多一些,但也不好說,誰知道哪天某個領導上位了,會有什么操作呢?”

楊工:“做好自己的事情吧,基層員工也沒辦法,如果有好的機會就換個地方,畢竟S公司的派系斗爭在行業內也算有名,一直這樣沒有項目成果,對自己以后的發展也不是好事。”

看來,即使是科技型的公司,也難免存在國有集團的派系斗爭。但在競爭激烈的汽車智能化賽道,只顧爭權奪利,不把心思放在做事上,S公司的領導層確實需要反思了。持續內耗,逼走人才,即使資金充足,又能堅持多久呢?

結語

上面6家公司的情況,其實也代表了如今行業內大部分落后公司的現狀。公司高層的眼光、對人才的尊重、完善的制度、對汽車行業的敬畏、積極擁抱變化的決心……每一項都很重要,都是公司做大做強的必須因素。

最后,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業內的公司,吸取教訓,避開一些坑,在內卷時代,站穩腳跟。(本文提到的公司、員工均為化名。)

分享到:
標簽:落寞 失敗 員工 公司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2010

    網站

  • 12

    小程序

  • 1158077

    文章

  • 789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