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近期備受矚目的2024年廣州車展上,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競相亮相,力圖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與錢包。然而,一個本應在家鄉展會上大放異彩的名字——合創汽車,卻意外缺席。
據第一財經報道,總部位于廣州的合創汽車不僅未能參展,還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困境。該公司已全面裁撤上海分公司的所有員工,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被裁員工的賠償金至今仍未支付,引發了一系列員工維權事件。
合創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一員“老將”,成立于2018年,前身為廣汽蔚來,由李斌、吳堅、古惠南等業界知名人士共同創立。然而,隨著這些創始人的相繼退出,廣汽蔚來最終歸屬于珠江投資旗下,并更名為合創汽車。
盡管更名換面,合創汽車卻未能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現。無論是產品創新、品牌影響力還是市場知名度,都顯得平平無奇。更令人擔憂的是,公司在2018年至2023年期間實施了員工持股計劃,涉及金額超過1億元,但隨后卻因經營困難而啟動裁員,導致許多跟投員工至今未能收回投資。
裁員風波之后,合創汽車的運營狀況每況愈下。廣州總部員工數量銳減至僅50人左右維持基本運營,其余員工被遷往南沙區辦公,計劃重組公司。而上海分公司更是早在6月份就已全面停擺,包括銷售渠道、商超體驗中心和分公司電話均無人接聽。
目前,合創汽車的前兩大股東為廣東珠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廣東珠投智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和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然而,這兩大股東近年來的發展也并不順利。珠江投資曾被曝出欠薪問題,而廣汽集團的業績也在持續下滑。
在產品銷售方面,合創汽車推出了四款純電動車型,價格區間覆蓋10萬元至40萬元,但銷量卻十分慘淡。盡管公司曾嘗試通過引入外部高管進行整改,如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的加盟,但并未能扭轉頹勢。杜蘭在合創汽車的任期僅半年便匆匆離職,此后公司的經營狀況依然沒有改善。
數據顯示,合創汽車2024年10月的銷量低于110輛,同比下降82.37%;前10個月的總銷量也僅為4388輛,同比去年下降83.32%。為了提升銷量,公司甚至要求員工下派到經銷商處賣車,并將銷售業績與工資掛鉤,但效果依然不佳。
如今,合創汽車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在造車新勢力不斷有企業退出市場的背景下,合創汽車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敗者,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當同樣涉足汽車制造的房地產企業如寶能和恒大已經宣布失敗時,合創汽車的未來更加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