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比亞迪在港交所公布的最新銷售數據再度震撼市場,10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500,526輛,同比激增66.5%,創下單月銷量歷史新高,成為國內汽車品牌的新標桿。這一數字不僅是第二名銷量的兩倍多,還超越了南北大眾歷史最高單月銷量的總和,彰顯出比亞迪的強勁勢頭。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比亞迪在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領域的表現。10月份,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達到310,912輛,同比增長高達129.30%,顯示出混合動力市場的蓬勃發展。
近年來,混合動力乘用車市場在我國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油電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電動車等技術路徑共同推動了乘用車電動化轉型。那么,消費者在選擇混合動力乘用車時,究竟看重哪些因素,又有哪些疑慮呢?這些問題對于分析混合動力乘用車的市場前景至關重要。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車百智庫發布的研報《混合動力乘用車發展前景專題二:我國混合動力乘用車發展前景》,我國混合動力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競爭格局。不可外接充電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HEV)長期保持穩定增長,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含增程)則近年來加速發展。
2020年之前,我國混合動力市場以HEV車型為主,日系品牌如豐田、本田占據技術優勢。然而,2021年之后,PHEV銷量爆發式增長,年增速超過150%。2023年1月至10月,PHEV(含增程)銷量已達174萬輛,HEV銷量66萬輛,混合動力乘用車合計銷量達到240萬輛,正加速搶占傳統燃油車市場。
在混合動力市場中,日系合資品牌HEV、自主品牌PHEV和新勢力增程式電動車形成了三大陣營。2023年1月至10月,自主品牌PHEV(不含增程)占據整體混合動力市場的50%,日系HEV占據23%,增程式電動車則迅速占領了19%的市場份額。
比亞迪作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引領了PHEV的發展浪潮。自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F3DM以來,比亞迪不斷積累技術經驗,于2021年發布超級混動DM-i技術,以電為主的混動技術提供了接近純電動車的駕駛體驗,同時解決了續航和充電焦慮。同年,比亞迪PHEV銷量達到27.4萬輛,占當年PHEV市場銷量的50%。
上汽、吉利、長城、長安等品牌也在PHEV領域持續迭代產品,覆蓋了從緊湊型轎車到大型SUV的各類細分市場。在自主車企的成本管控能力帶動下,PHEV發力中端市場,15萬-20萬元區間車型成為主要增長點,國產PHEV性價比優勢明顯。
為了洞察消費者需求,車百智庫聯合懂車帝展開了消費者調研。調研結果顯示,駕駛體驗、乘車體驗與使用成本是消費者購車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同時,車輛長途續航里程及補能便利性也備受關注。74%的受訪者日均行駛里程不足50公里,PHEV基本滿足日常純電出行需求。
在購車預算方面,中端價位仍然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市場,近一半消費者購車預算集中在8萬-20萬元左右。同時,消費者對車輛升級的意愿強烈,超過42%的消費者再次購車時預算將有所提升,由傳統燃油車升級為駕乘體驗更佳的混合動力汽車成為消費趨勢。
盡管消費者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大幅提升,但多數仍傾向選擇帶有內燃機的車型。在有車受訪者中,81%的車主上一次購置的是常規燃油車,13%購置了新能源車。然而,消費者未來的購車意向中,新能源汽車占比明顯提升,PHEV吸引了10%的消費者。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對動力類型的選擇存在較強的慣性依賴。約一半的用戶在再次購置時會選擇相同的動力類型。混合動力汽車使用體驗與燃油車接近,成為存量燃油車主向新能源轉化的有效途徑。
在經濟性方面,混合動力汽車為消費者帶來了實惠。雖然購置階段混合動力汽車售價較高,但隨著技術進步和產能擴張,成本顯著下降,部分車型已實現“油電同價”。在使用階段,HEV較同級別傳統燃油車油耗低25%左右,PHEV則能源成本節省50%以上。
然而,消費者面對新能源汽車仍有顧慮。充電不方便、純電續航短是首要原因,充電條件徹底改善需要時間。維修費用與保值率也是消費者的顧慮因素。購置稅優惠政策調整也將對PHEV產生一定影響,2026年前PHEV免征購置稅,2026年至2027年減半征收。若取消購置稅優惠,PHEV潛在用戶中約40%可能會放棄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