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小米集團最新財報揭示了其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財務現狀,2024年第三季度,該創新業務板塊在調整后的凈虧損達到15億元。這一數據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在隨后的業績電話會上,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坦言,小米汽車業務仍處于初創階段,規模尚小。他強調,自建工廠與自研核心技術的戰略決策,雖然在前期帶來了較大的投入與成本分攤,但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小米也不例外。盧偉冰進一步指出,純電動車市場的制造成本普遍高于傳統燃油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而小米SU7車型因采用高品質材料,成本更是高企,因此短期內出現虧損是預料之中的情況。
盡管面臨虧損,盧偉冰卻對小米汽車的前景充滿信心。他透露,小米汽車的交付量正在穩步增長,10月單月交付量已突破2萬臺,并順利完成了全年10萬臺的交付目標。盧偉冰預計,隨著交付量的增加,虧損將逐步收窄,規模效應將愈發明顯。
在投入方面,盧偉冰表示,小米目前雖僅有一款車型上市,但多產品開發正并行推進,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加速進行中。他特別提到了雷軍近期對小米“智駕”技術的重視,并表示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入將“上不封頂”。盧偉冰解釋說,這一原則意味著小米將根據需要靈活調整投入,以確保技術領先。他舉例說,小米近期推出的“四電機智能底盤技術”,正是其在技術研發方面大手筆投入的體現。
小米CFO林世偉在會后補充說,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車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已接近88億元,顯示出小米對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堅定信心和巨大投入。林世偉強調,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技術研發領域,旨在推動小米汽車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突破。